最近,媒體開始盤點二手車行業,稱之為21世紀最短命的行業,十年燒光500億,全面崩盤。
那些廣告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車主多賣錢,買家少花錢……”言猶在耳,是一種理想,更是一個諷刺。
二手車平臺把矛頭對準中間商,直擊整個行業的痛點,但事實上是企圖利用資本驅散手無寸鐵的車販子,然后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收割車主。
見諸報端的案例:車主等貸款辦理下來后,發現車輛安全保障服務費從原本無需支付變成了3259元,另外還多了代辦費600元,第三方金融服務費28001元,三項加起來超過3萬元……
對比到保險行業,也同樣有“去中間化”的口號,有趣的是,和二手車一樣,提出口號的是賣方。從消費者角度,中間商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呢,或者是他們有什么服務價值呢,我們可以簡單整理一下:
先申明下,本文定義的中間商包括主體公司業務員,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等等,而且是那些真誠服務的主流群體。
一是突破保險行業的信息壁壘
以標準程度較高,需求較普遍的車險來說,車險綜合改革后不同公司、同一公司不同渠道、同一公司不同時間的保險產品相同,服務類似的情況下,價格卻相差很大,如果沒有中間商掌握行業信息,那車主就可能多花很多冤枉錢。
以北方某省為例,去年九月到十一月兩個月內,同一個車子的保費上漲幅度超過了50%。
中間商的存在打破了信息的不對稱,讓市場變得相對透明。
這和其他流通行業不一樣,其他行業中間商是賺差價的,而保險的中間商很多是為車主省錢,賺取保險公司傭金的。
二是保險產品的特殊性
理論上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但是不成熟的市場,保險公司是挑選低風險業務的,所以很多公司對于賠付率低的業務是盡一切可能搭售,而對于客戶需求大的高風險業務卻敬而遠之。
一個靠譜的業務員會給客戶較佳的產品組合,更具性價比的搭配方案。舉個例子,很多壽險組合的意外險,只賠付全殘,保費卻高出市場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三是產品的專業性
相比二手車,保險作為金融產品,它的專業度更高,即便是車險,很多車主其實知識還是很匱乏的,更別提重疾險和醫療險了。
保險合同這種格式條款,洋洋灑灑好幾頁,里面充滿了一些專業術語,要讓每一個消費者都明確掌握是勉為其難的。
產品的專業性還體現在承保政策的掌握上,我認識的一些壽險的朋友,擅長醫療險和重疾險的非標體,他們熟悉每一個公司的核保尺度以及尺度放寬的時間窗口,這些對于有著巨大保險需求的客戶來說至關重要。
四是服務的專業性
應該說保險的產品就是服務,專業的業務員在理賠時的專業度會給予客戶莫大的安全感和便利性,甚至能避免客戶的損失。
五是幫客戶維權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保險市場是不成熟的,很多人為的因素,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指點和幫助維權,客戶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
所以,中間商在保險領域是價值的,它是市場經濟中社會分工的結果,是落實以客戶為中心口號的結果,是市場化競爭的結果。
健康險很熱,但是這個風險很大,目前已有公司面臨集體訴訟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