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轉這個圖:
這當中,我看到是業務員滿滿的求生欲:能出就不錯了,別挑了。其實不只是貨車,就連私家車,現在也是這種境遇。
有個讀者提供了一個案例:
吉利美日,2015年初登,車主年齡適中,前三年連續承保期間出險兩次,經核實,該兩次均為2018年出險,后兩年未出險。他的詢價結果是四家公司給出天花板價,即自主系數1.35折,另兩家公司拒保,一家保險公司的拒保理由是:
業內人士稱,像這類車型在車險綜合改革前的市場上一般都當作常規車型,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地板價(自主渠道和自主核保系數乘積為0.64),但是現在市場對于出險次數的要求明顯變高了,有些市場甚至對于三年出一次險的常規業務的自主系數都提到1以上了。
車險一直被視為產險的“吃飯家伙”,有業務壓力的時候去收點車險充下門面,是屢試不爽的。但是車險改革讓一切變化了,各公司特別是頭部險企對車險業務持謹慎態度。
這個局面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無疑業務員是目前受到較大影響的群體,主要表現在:
一是車險供需間關系的變化尚未傳導至車主,也就是說車主的消費觀還沒有改變,仍然覺得車險還是“雞腿”,各公司會搶著要。殊不知,目前的市場很難滿足已經車主的需求,比如要保費要便宜,品牌要大,比如他們認為去年沒出險今年保費是一定會便宜的,比如說優惠力度要大等等。
以前文提到的車主為例,最后業務員只能放棄,而這時他其實已經消耗了一個多小時,不僅沒做成業務,還造成車主的懷疑,認為是他在搗鬼。
同時,保險公司的業務篩選越來越嚴格,但是車主沒辦法理解,他們直接會質問業務員為什么會拒保商業險,并且要投訴……
二是在上游保險公司,業務員不僅獲利空間變小,與上游的議價權變少,并且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在下降,這是保險公司戰略性轉移的必然結果。
現在大公司對于經代渠道越來越佛系,那意思是看著辦,能做多少是多少,反正是利潤導向,多做多虧,之前經代渠道以量取勝的策略不能奏效了。
……
目前是車險市場最混沌的階段,諸多矛盾在這一個階段顯露出來,無疑,基層銷售員目前處在矛盾焦點處。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唉!鉆保險空子賺錢的人不少呀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