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業務員的發展通道無非以下幾種:一種是仕途,逐漸晉升到團隊長、機構負責人或者更高的級別,但這條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種是手上或者背后有一些資源,非車業務較好,收入較高,公司地位也比較穩定;還有一部分則是離開主體公司,做代理行業。
但更多的業務員一直堅守在業務一線或基層管理崗位,還需要自己的銷售能力來支撐自己的價值。但往往,車險出身的業務員的宿命是從直接業務員到做一些小范圍的收單,自己和客戶的距離越來越遠,一旦公司層面有什么風吹草動,職業生涯的風險陡然加大。
車險市場的未來還相當不明朗,但有一點是有共識的,那就是公司層面對于車險的預期在逐漸分化,個人在公司車險經營的權重會越來越低,一線業務員的危機感會越來越大。
但是放眼保險行業,還有大量的壽險銷售人員,他們大部分人并不留戀仕途的晉升,也沒有資源可變現,而是依靠自己信念和努力,一直在市場一線,并且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
產壽險銷售人員因為不同的管理體制,造就了不同的風格,各有千秋,不存在孰優孰劣之分,但如果圍繞在行業變革中如何提升業務員的直銷能力這個主題,我認為產險業務員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一是對職業的高度認同感
壽險代理人的起點一般來說比產險業務員更低,但是他們高度認同自己的職業,堅持挖掘客戶需求,培育潛在客戶。
我接觸過一些壽險代理人,他們對于車險業務可能比較生疏,但是一旦回到壽險領域,就兩眼放光,表現出讓人贊嘆的自信。而大部分的產險業務員都羞于叫賣,對自己的職業身份認同度較低。
相對產險,壽險的需求更加隱蔽和深層次,他們的銷售過程充滿了被質疑的過程,但是因為有對職業的堅定的信念,讓他們一步步堅持下來。很多壽險業務員說我們不被拒絕才不正常,但是也有很多客戶因為我們的堅持得到了他們需要的保障,讓他們在面對意外或疾病的時候有了保障;
二是主動銷售的意識
產險業務員越來越依賴公司的政策,主動銷售的意識較弱,但是壽險業務員相反,他們的朋友圈不厭其煩地宣導產品、積累客戶,在一些流量平臺上,他們從不缺席,把公域流量轉化為自己的私域流量,再進行二次開發。
身邊很多壽險行業朋友,都在建立自己的公眾號或者短視頻社交賬號,傳播保險常識,持續輸出,主動銷售。
在某一次壽險的酒會上,我驚訝地發現壽險代理人在推薦原本屬于產險領域的監護人責任險,后經了解,原來當天參加酒會的有幾個是校長,他們就把綜拓的產品拿出來推薦,并取得不錯的效果。
常有前輩說九十年代某產險公司一批研究生畢業的高材生騎著自行車去陌拜,去拓展市場,現在看來恍如隔世,現在好像都只有眼前的茍且了;
三是持續學習的能力
現在的壽險代理人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很多人是之前的企業主、醫護人員等等,他們在新的領域中不斷提升自己,比如參加司法考試等等,這樣可以以更全面的專業能力為客戶服務,也拓展了自己的銷售能力。
產險銷售人員的學習意識相對比較淡泊,他們對于公司的政策更為敏感,實際上就拿最簡單的車險產品來說,無論從前端的銷售到后期的服務上,車主仍然有很多的認知盲區,如果銷售人員自己不提升,很難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未來產險行業一定會推出更多的個人保險產品,比如在健康險領域,這些都需要銷售員有持續學習的能力。
堅定信念、主動銷售、自我積累,這是給目前產險業務員釋放焦慮,提升直銷能力的一點建議。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唉!鉆保險空子賺錢的人不少呀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