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后以曾國藩和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以“自強”為名,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又以“求富”為名創辦民用工業。洋務運動時期一系列工業的興辦,揭開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序幕,同時也為民族保險業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市場。
1865年5月,中國第一家華商企業——上海華商義和公司保險行成立。但其規模教小,并未開展船舶保險業務,只經營船貨保險。真正成為中國民族保險業里程碑的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創辦的保險招商局及其后的仁濟和保險公司。
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以招商局入股為目的,輪船招商局采取了西方股份制公司制度。開辦后,先后向英國購買伊頓輪、代勃來開輪、其潑利克輪等船只。
輪船招商局的成立,即刻招致了洋商的排擠。伊頓輪在向上海某洋商保險公司投保時,遭到拒絕,隨后轉向怡和保安兩洋行投保,各保一萬五千兩,但保險期間只有15天,保費昂貴。洋商保險公司的“冷遇”,使招商局意識到“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的重要性。1875年。李鴻章委托唐延樞、徐潤籌辦中國首家船舶保險公司——保險招商局事宜。同年11月1日,《申報》刊登《保險招商局公啟》。從4月起,《申報》連續半個月刊登《保險招商局公啟》。12月28日,保險招商局正式成立,華商投資踴躍,由于“投資逾額”,將原定股額15萬兩擴大到20萬兩,承保能力也有提高。
保險招商局畢竟財力有限,只能承保船值一萬兩和貨值三萬兩的貨船,而當時每艘船的價值大約為10余萬兩,所以逾額部分還須向外商保險公司投。但外商保險公司只限保六成,剩余部分仍需要由保險招商局自己承擔,所以風險責任依然很大。為此,1876年7月,唐延樞、徐潤等人開始籌資設立仁和保險公司,《申報》曾刊登招股公啟,總結了保險招商局的工作,并闡明了設立“仁和”的緣由:“蓋保險招商局之設,自乙亥臘月開辦,原議集資15萬兩,嗣以入股者多,復增5萬兩,共成20萬兩。業經司有成規,辦理頗稱起色。凡所保本局及各洋商船貨,子母相衡,原有限制,每因投保逾額,至代轉保于洋商,傍落利權,能無介意。某等思維再三,允宜循照成章,廣集厚資,別分一幟。因與茶商及各幫公議,另立仁和保險公司。”仁和水險公司1876年7月正式成立,資本20萬兩,保險業務及帳目均由招商局招商局經理。后來,由于投股者眾多,股金又增至25萬兩。公司試辦一年后,獲利豐富,利潤率達30-40%。第二年又添招股本25萬兩,股本總額共計5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