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瑩
編輯:李亞
來源:險企高參
不知從何時起,中小險企的生存空間愈發狹小。
從2023下半年開始,保險行業大事記可以說一個接著一個,“預定利率下調”、“報行合一”、再到剛剛發生的“萬能險結算利率調降”……沒有一個詞不挑動著每一位從業者的神經。
行業發展逐漸走向良性正軌,企業也從粗放式擴張轉而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對于大型險企和“銀行系”險企來說,由于自身的資源背景優勢,預計給其造成的沖擊相對較小。然而,對于那些“沒資源、沒背景”的中小險企來說,這將是一場硬戰,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舉步維艱的中小險企
時代的浪潮下,每個人都是一顆沙礫,以往靠追加費用來拿下規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對于大型險企來說,其具有資金、資源、品牌等綜合優勢,且對成本管控、合規風控等要求較為嚴格,預計給其造成的沖擊相對較小。對于“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銀行系”險企來說,其具備一定的股東背景優勢,長期影響或也不大。
然而,對于那些業務規模有限,與銀行的合作方式相對單一、合作深度相對有限的“沒資源、沒背景”的中小險企來說,毋庸置疑將會受到“報行合一”的波及。
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保費正增長的公司為61家,占比84%,明顯增多。其中,有47家公司的增速跑贏市場,占比約為64%,大多數高速增長的公司都集中在中小險企中。這也意味著,規模越小的公司,整體保費增速越快。
然而,中小險企保費增長越多,也意味著其承擔的壓力越大。一方面,目前投資市場收益并不樂觀,2023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收益率只有2.92%,這與中小險企前期投入成本并不匹配。雖然短期現金流能夠得到保障,但長遠來看,或許會造成利差損風險。
另一方面,“償二代二期”實施以來,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出現普遍下降,中小險企都在力求“補血增資”。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6%,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較去年年末下降了2個百分點。面對償付能力下滑,不少險企先后通過增資、發債等方式“補血”。據《險企高參》不完全統計, 去年一年來險企發債、增資總金額已超2000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中小險企的處境只會愈發艱難。如何渡過當前難關、解決生存問題成為中小險企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銀保渠道“大降溫”
誠然,中小險企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與銀保渠道“報行合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去年在3.5%產品炒停售下,上半年是保費節節高、大家賺得鼓鼓的傭金的“狂歡”,然而下半年后,監管部門先聲奪人打了一套組合拳給保險行業降降溫。去年8月底,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一個月后分窗口指導銀保渠道落實“報行合一”。在此背景下,中小險企難以再打價格戰擴張規模,短期收益也下降了不少。據悉,不少中小險企10月份銀保渠道的新單期交保費掛零。
再加之受LPR多次下調以及金融合理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銀行息差收窄已成為趨勢。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73%,環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從六家國有大行2023年三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銀行手續費及中間業務收入整體回落。其中,僅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較去年同期微增;工商銀行前三季度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992.31億元,同比下降6.07%;農業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667.57億元,同比下滑0.89%;交通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45.8億元,同比微降0.78%。
由于此前保險公司給銀行的手續費在30%左右,銀行的中收較高;銀保渠道“報行合一”后,銀行要想維持此前的中收水平,就需要再多賣一倍甚至兩倍保單來“以量補價”。然而之前在3.5%產品炒停售下客戶的投保意愿已被透支,銀行客戶經理的銷售難度只增不減。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數險企需要與合作銀行重簽協議,同時自身也存在“產品荒”問題。與此同時,銀保渠道“報行合一”后,隨著銀行中收下滑,銀行一線營銷人員的績效大打折扣,一線營銷人員的代銷熱情驟減,部分人員持觀望態度。
國聯證券在研報中分析指出,銀保渠道的傭金費用設定上限及遞延支付等要求,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銀行代銷保險產品的利潤空間,可能會對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的積極性有所影響;同時隨著產品的重新報備和切換,預計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短期的產品供給,從而對銀保渠道的保費銷售造成一定影響。
個險渠道“冬去春來”
不過,目前正值險企迎戰“開門紅”的重要時期,與銀保渠道的冷清相比,個險渠道相對回暖。
《險企高參》發現,增額終身壽險、分紅險、萬能險等儲蓄型保險產品成為低風險投資者的新寵,交費期基本都在10年以內,3年交、5年交的相對更受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9月起,中國人壽推出鑫耀龍騰兩全保險、鑫禧龍騰年金保險、鑫耀年年養老年金保險、鑫耀鴻圖年金保險。其中,鑫耀龍騰兩全保險、鑫禧龍騰年金保險均為3年交費、8年期滿,且以上這些產品均為3%預定利率的傳統險,同時匹配2.5%保底利率的萬能賬戶。
平安人壽方面則推出了御享財富3.0年金保險,主打3年或5年交費,8年滿期。
利率下行趨勢的大背景下,壽險產品普遍的3.0%比銀行存款普遍的2.0%更有吸引力,隨之而來的是個險渠道逐漸回暖。
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6146億元、4339.49億元、2239.77億元、1597.38億元、972.67億元,對應增速分別為3.9%、6.8%、4.4%、1.9%、9.7%。
從單月表現來看,與10月保費清一色下滑不同,5家公司11月保費收入呈現“兩升三降”的分化格局。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當前居民對于防御性的金融需求相當旺盛,險企開門紅主打的增額終身壽險、年金等儲蓄類產品契合當下客戶需求,且險企內部積極籌備,投入較多資源,以及采用線上化的展業方式,將驅動開門紅業績超預期,尤其是更早啟動開門紅的險企,業績邊際改善將更受益。
不同于大型險企,對于中小險企來說,如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提升產品競爭力、適度減少對渠道資源的依賴尤為重要。原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陳文輝近期演講表示,保險企業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特征,中小險企與大型險企在同質化競爭的情況下是很難有出路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保險公司只有在服務區域和服務特色上下工夫,形成差異化經營,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
千億中銀三星人壽嬗變:新晉一名副總經理;中航集團欲“出走”,24億增資謎團待解…
陸金所元老計葵生離場,多位董事變更;12.5萬億中國平安重構科技版圖:金服與科技合并,老將盧躍領航;上半年業務利潤暴跌超八成
將帥齊換,友邦壽險高層人事地震:平安人壽總經理余宏空降,張曉宇內部晉升集團區域CEO;友邦人壽“平安化”背后有何深意?
七成股權懸而未決,“富二代”長生人壽高層又生變局:總經理沈逸波退居二線,70后董秘周捷接棒?前三季度虧0.79億,經營困局待解
前三季度巨虧7.5億!友邦系老將加盟,華泰人壽能否重振“小而美”風采?
共攬2.55萬億!揭秘八大上市保司十月保費江湖:人身險單月7家負增長,國華人壽前十月降幅12%;平安財增速領跑老三家
平安銀行原高管跳槽“失敗”跨界保險!?53歲蔡新發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創新官、創新辦負責人,直接向李源祥匯報…
“天價外腦”出走?!9000萬年薪李源祥宣布辭任友邦人壽董事長,陳榮聲代行職責;前三季度凈利增盈15%,分支機構擴張加速…
年內又雙叒叕舉牌!險資為何頻頻看好交通股?|七日談
中融人壽“準85”后副總經理陳堃被爆失聯!曾任恒大人壽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去年“老領導”朱加麟被調查…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