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莉
來源:險企高參
歲末臨近,各險企的“開門紅”也已進行過半。“開門紅”是保險公司大規模銷售的重要時間節點,一般是從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業內也素有“開門紅,全年紅”的說法。
今年依舊是中國人壽率先搶跑,各個險企大多以儲蓄類產品為主。一直以來,“開門紅”都是拉動險企業績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尤其是在今年,人身險公司凈利持續承壓,“開門紅”也成為了關鍵一戰。
前11個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這5家A股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3.64%。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下半年以來5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增速首次低于4%。
與此同時,今年的“開門紅”還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增額終身壽險扎堆下架;二是,新冠抗疫險產品的下架以及理賠讓一些險企陷入爭議之中。不過,業內對“開門紅”較為看好。
01 壽險“兩升三降”運作策略偏重點大不同
近日,上市險企悉數公布了前11個月保費收入。
具體來看,五家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增速四升一降,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5914億元、5713.78億元、7064.26億元、3708.71億元和1567.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34%、7.57%、2.14%、8.65%和1.06%。
壽險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延續分化態勢,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同比正增長,增幅分別為6.56%和1.06%;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和平安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均小幅下降,降幅分別為0.34%、3.99%和2.53%。
財產險業務方面,三大財險公司今年持續有兩位數的保費收入增長。前11個月,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426.77億元,同比增長9.24%;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697.89億元,同比增長10.88%;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563.79億元,同比增長11.65%。
從11 月單月保費看,壽險增速出現今年最大降幅。太保、太平保持較高增速,同比分別增長 23.3%、19.2%,新華亦微增;平安、國壽、人保仍下滑。業內認為,主要由于各險企在今年收官沖刺與明年開門紅運作策略上的偏重點不同。東吳證券方面表示,11月國壽和平安開門紅有序推進,太保、新華開門紅逐步進入籌備階段,產品均以增額終身壽險及年金險疊加萬能賬戶為主。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預計各地將陸續迎來感染高峰,這對代理人線下展業造成一定影響。但浙商證券方面表示,當前居民對于防御性的金融需求相當旺盛,險企開門紅主打的年金、增額終身壽等儲蓄類產品契合當下客戶需求,且險企內部積極籌備,投入較多資源,以及采用線上化的展業方式,將驅動開門紅業績超預期,尤其更早啟動開門紅的險企,業績邊際改善將更受益。
02 增額終身壽險扎堆下架
除疫情影響之外,在今年備受熱捧的增額終身壽險在“開門紅”之際迎來落幕時刻。
自上月開始,銀保監方面針對增額終身壽險的監管不斷加碼。11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關于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通報針對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核查發現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披露。
《通報》指出,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共2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定價假設的附加費用率較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小康人壽2款增額終身壽險,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與經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已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銷售有關產品,并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銀保監要求,各公司應當自收到本通報之日起,立即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各公司應當于2022年12月5日前,報送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報告,報告風險排查情況,以及采取的具體管理措施。
據媒體統計自《通報》發布后,已有多家險企下架近20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
2022年以來權益市場大幅波動、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破凈等導致金融競品收益率明顯下降,居民風險偏好因而下降,居民財富保值需求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脫穎而出。
但在今年9月,中國精算師協會罕見發聲,喊話消費者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賺不賠”,需警惕誤導宣傳。中國精算師協會在提示中稱:一是保額增長率與投資收益率,二者概念差別大,不可混為一談。二是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理財首選,終身壽險主要功能是保險保障,養老、儲蓄應選擇年金保險。三是增額終身壽險并非“穩賺不賠”, 終身壽險前期退保損失大,投保要做好長期規劃。
此外,增額終身壽險會讓保險公司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和退保風險。保險公司能否盈利取決于死差、利差和費差,當中利差即實際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異。對于這些長期類的風險,利差損風險是最為突出的因素之一。
“一些激進類的產品必然會下架。”有銀行系保險公司高管向險企高參透露,對頭部險企影響將遠不如對中小險企產生的影響大,同時產品的下架也會對銀保渠道的銷售產生一定影響。
03 新冠產品理賠糾紛不斷,險企聲譽風險需關注
近期,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等政策的陸續公布,疫情防控措施放寬的同時,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提升,疫情之下誕生的新冠保險產品相關理賠糾紛隨之產生。
12月15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自己買了中國人壽新冠保險,但“陽性”后卻遭到保險公司拒不賠付。事情曝光后,很快引起熱議,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這并非個案,在新冠相關理賠過程中,也產生不少理賠糾紛,并非檢測結果呈陽性就能夠理賠成功,不少人遭遇理賠難問題。
還有不少產品在這一輪疫情中下架。12月7日,美團保險平臺的“新冠抗疫保”下架;12月8日,華泰新冠疫情保障險和華泰抗疫保同時下架;12月9日,水滴保平臺的“水滴新冠防疫險”下架。此外,支付寶平臺上的“眾安愛無憂”“眾安疫情隔離津貼險(升級版)”“太平洋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等產品皆已無法搜到。美團保險的“新冠抗疫保”、京東健康上的“新冠防疫健康保”也都顯示下架。
業內觀點認為,新冠相關保險產品的普遍下架也是險企的理性選擇,險企承保的是不確定性風險,當風險概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就沒有可保性了。險企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需自負盈虧。目前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提升,險企面臨較大的理賠壓力。
此外,險企還應關注由于新冠產品理賠糾紛帶來的聲譽風險問題。“一般而言由于新冠保險相關產品的保險費較低,因此保險公司最終實際發生的賠付情況不會太多,財務損失可控。但是聲譽損失卻要嚴重得多,相關輿情的廣泛傳播會讓公眾降低對保險公司的信任。”金融行業聲譽風險管理專家李利明表示。
他補充道,如果投保人在遇到理賠糾紛時,將保險公司員工的說法或者在線客服的回應進行錄音或錄像后在網上發布,并成為媒體報道的素材,將會引發大量的圍觀和評論,這樣的情形會不時發生,從而不斷的對保險公司的聲譽造成傷害。
前三季度巨虧7.5億!友邦系老將加盟,華泰人壽能否重振“小而美”風采?
共攬2.55萬億!揭秘八大上市保司十月保費江湖:人身險單月7家負增長,國華人壽前十月降幅12%;平安財增速領跑老三家
平安銀行原高管跳槽“失敗”跨界保險!?53歲蔡新發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創新官、創新辦負責人,直接向李源祥匯報…
“天價外腦”出走?!9000萬年薪李源祥宣布辭任友邦人壽董事長,陳榮聲代行職責;前三季度凈利增盈15%,分支機構擴張加速…
年內又雙叒叕舉牌!險資為何頻頻看好交通股?|七日談
中融人壽“準85”后副總經理陳堃被爆失聯!曾任恒大人壽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去年“老領導”朱加麟被調查…
注冊資本增至73.6億,2600億中信保誠人壽“再出發”:增資25億元,單季度扭虧為盈;農行系總經理常戈發聲…
85家財險江湖三季度業績風云榜:眾安在線保費超太平、凈利逆襲榜七;永誠財險受臺風重創、虧2.4億黯然登榜
重磅!這家險企總精算師任上被帶走,與“落馬”恒大人壽原董事長“頗有交集”;虧損4億,三季度投資收益率降至1%,中英人壽怎么了?
“老七家”高調入局,百萬級代理人隊伍再造誰是“卷王”?!壽險轉型下半場哨聲吹響…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