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范保險公司的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經營核算,促進公平競爭,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經依法登記注冊,持有經營業務許可證的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公司)。 公司附屬的獨立核算非保險企業,分別按有關行業財務制度執行。
第三章 流動資產
第十六條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存出保證金。拆出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低值易耗品及其他流動資產。 第十六條領用的低值易耗品,可以一次或者分期攤人成本。 第十八條公司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保費、應收利息、應收分保賬款、預忖賠款、其他應收及預付款等。 預付賠款是指公司因理賠需要預先支付的款項。預付金額不得超過估損金額的50%,待損失核實后再差額結案。預付賠款原則上不應跨年度,確需跨年度的,須在年終決算報告中說明。 應收及預忖款項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清理和對賬制度。 第十九條應收賬款發生的壞賬損失按國家規定的程序批準后核銷。 公司的壞賬損失是指因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者遺產清償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或者因債務人逾期末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 計提壞賬準備金的公司發生的壞賬損失,沖減壞賬準備金。 不計提壞賬準備金的公司發生的壞賬損失,計人公司成本。
第四章 固定資產
第二十條固定資產包括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和其他與經營有關的設備等; 不屬于經營中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也應當作為固定資產。 不具備上述規定條件的物品,作為低值易耗品。 經營用固定資產和非經營用固定資產應當分類管理。 第二十一條公司固定資產按照下列原則計價:
(一)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按建造過程中實際發生的全部支出計價; (二)購入的固定資產,以實際支付的買價、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包裝費、安裝費和繳納的稅金等計價;企業用借款和發行債券購建固定資產時,在購建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幣折合差額,計人固定資產價值; (三)融資租人的固定資產按租賃合同或協議確定的價款加上支付的運輸費。途中保險費、包裝費。安裝費和繳納的稅金等計價; (四)投資者投入的固定資產,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 (五)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改建,擴建的,按原固定資產的價值加上改建,擴建發生的實際支出,扣除改建。擴建過程中產生的變價收入后的金額計價; (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所附票據或資產驗收清單所列金額加上由公司負擔的運輸費。保險費。安裝費等費用汁價,大發票賬單的根據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價計價; (七)盤盈的固定資產,按照同關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公司購建固定資產交納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耕地占用稅計人固定資產價值。 第二十二條公司理賠過程中收回的固定資產,原則上以拍賣等方式變現;不能變更的,固定資產凈值和在建工程余額之和占凈資產的比重低于50%時、公司可自主決定留用并納入固定資產管理:同時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計人其他營業收入;固定資產凈值和在建工程余額之和占凈資產的比重高于50%時,報主管財政機關審批。 第二十三條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沾查,年度終了前必須進行一次全面的盤點清查,對盤盈、盤虧、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應查明原則,及時處理。 公司固定資產有償轉讓、清理、報廢和盤盈、盤虧、毀損的凈收益或凈損失,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精外支出。 第二十四條 公司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或者發生固定資產產權轉移、兼并、清算事宜時,均應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評估。 第二十五條公司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準備、正在施工中 和雖已完工但尚未支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在建工程按實際成本計價。 第二十六條在建工程發生報廢或者毀損,在扣除殘料價值和過夫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后的凈損失,計人施工的工程成本。 第二十六條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臼起,按照工程預算。造價或者工程成本等資料,估價轉入固定資產,并按規定計提折舊。竣工決算辦理完畢后,按照決算數調整原估價和已計提的折舊。 第二十八條 公司的固定資產按照國家規定采用分類折舊辦法計提折舊,提取的折舊計人成本,不得沖減資本。 第二十九條 公司的下列固定資產提取折舊: (一)房屋和建筑物; (二)在用的各類設備: (三)季節性亭用和修理停用的設備; (四)以融資租賃方式租人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第三十條 下列固定資產不汁提折舊: (一)已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二)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三)建設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資產; (四)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 (五)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六)提前報廢和淘汰的固定資產; (七)破產、關停公司的固定資產: (八)國家規定的其他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第三十一條公司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從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提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第三十二條公司應當按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折舊紊,按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率和分類折舊年限(或規定的總工作臺時)計算確定。 凈殘值率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3%至5%確定。個別公司某些固定資產凈殘值比例低于3%或高于5%的,由公司自主確定、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規定的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附表)基礎上,確定具體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三來固定資產的折舊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技術進步較快或使用壽命受工作環境影響較大的固定資產,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可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汪計提折舊,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一)平均年限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 1-預計凈殘值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100% 委折舊額 = 原值×年折舊率/4 月折舊額 = 原值×年折舊率/12 (二)工作量法的計算公式: 單位里程折舊額= 原值×(1- 預計凈殘值率)/ 規定的總行駛里程 每臺班折舊額 = 原值×(1- 預計凈殘值率)/ 規定的總工作臺時數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2/ 折舊年限 ×100% 季折舊率 = 凈值×年折舊率 / 4 月折舊額 = 凈值 ×年折舊率/ 12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公司應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之年內,將凈值平均攤銷。 (四)年數總和法的計算公式: 年折舊率= 2×(折舊年限 - 已使用年數)/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 + 1)×100% 季折舊額 = 原值×(1- 預計凈殘值率)×年折舊率 /4 月折舊額 = 原值×(1- 預計凈殘值率)×年折舊率 /12
公司按照上述規定,有權選擇具體的折舊方法,在開始實行年度前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需要變更的,須在變更年度以前,由公司提出申請,報主管財政機關批準。 第三十四條公司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支出,計人當期成本。修理費用發生不均衡的,可以采用待攤或者預提的辦法,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第五章 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
第三十五條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住房使用權、商譽和非專利技術等。 第三十六條元形資產按下列原則計價: (一)投資者作為資本或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 (二)購人的元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三)接受捐贈的元形資產,按所附單據或參照同類元形資產市場價格計價; (四)自行開發井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元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計價; 除公司合并外,商譽不得作價入賬。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的計價應當經法定評估機構評估確認。 第三十六條無形資產自開始使用之日起在有效使用期限內平均攤人成本。元形資產的有效使用期限按下列原則確定: (一)法律和合同或公司申請書中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與合同或公司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二)法律元規定有效使用期限,公司合同或申請書中規定有受益年限的,按合同或公司申請書中規定的受益年限確定: (三)法律。合同或公司申請書均未規定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預計的受益期限確定; (四)受益期限難以預計的,按不超過10年的期限分期攤銷 第三十八條公司轉讓無形資產取得的凈收入,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計人公司的其他營業收入。 第三十九條公司的遞延資產包括開辦費。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等。 開辦費是指公司及其設立的分支機構在籌建期問發生的費用, 包括籌建期間人員工資。辦公費。差旅費,培訓費。印刷費,律帥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人固定資產和元形資產購建成本的匯兌凈損失等支出。應由投資者負擔的費用支出,為取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發生的支出,籌建期間應計人工程成本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等不得計人公司的開辦費,開辦費自公司營業之日起分期攤入成本,攤銷期不超過5年。 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在有效積賃期限內分期攤銷。 第四十條公司的其他資產包括凍結存款。凍結物資,訴訟中的財產以及理賠中收回的待處理財產和保險業務中取得的抵債物品等。
第六章 資金運用
第四十一條公司應根據國家財政、稅收、保險政策和有關法規運用資金,遵循安全性原則,堅持穩健經營,提高償付能力,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二條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符合國家可業政策的要求,接受保險監督管理部門和主管財政機關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三條公司的資金運用限于在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第四十四條投資收益按下列原則確認: (一)公司認購的債券,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格計價。實際支付價款中包括應計利息的,按照減去應計利息后的差額計價,其應收利息,分期計人損益。 (二)溢價或者折價購人的長期債券,實際支付的款項(扣除應計利息)與債券面值的差額,應在債券到期以前,分期沖減或增加債券利息收入。 (三)公司出售有價證券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公司中途出售債券的實際款項與賬面成本和應收利息的差額計人投資收益。 (四)公司按國家規定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計人投資收益。 (五)公司對外投資沒有控制權的采用成本法核算,擁有控制權的采用權益法核算。 第四十五條公司依據合同、協議規定到期收回投資額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如為凈收益,計人投資收益;,晌凈損失,沖減投資風險準備金。
第七章 成本和費用
第四十六條公司在業務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業務經營有關的支出,包括賠款支出。給忖支出和退保金,分保業務支出、代理手續費支出及傭金支出。防預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固定資產折舊費。業務管理費。保險保障基金、準備金提轉差以及其他有關支出,按規定計人成本和費用。第四十六條公司成本和費用包括以下內容: (一)賠款支出。指公司因保險標的遭受損失,按保險合同規定支付給投保人的賠款。包括支付的理賠勘查支出。攤回分保賠款支出等。 理賠勘查支出是指公司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承保的保險標的損失進行估損鑒定等發生的支出。 攤回分保賠款支出是指分出分保公司分出分保業務發生賠款后 收到分人分保公司支付的應由其承擔的賠款支出。攤回分保賠款支出抵減賠款支出。 (二)給付支出和退保金。包括死傷醫療給付、滿期給付、年金給付、退保金等。 1.死傷醫療給付。指公司經營的人身險業務中,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死亡、傷殘、醫療等事故時,按保險合同條款約定支付給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保險金。 2.滿期給忖。指公司經營的長期人身險業務中,被保險人生存至保險期滿時,按保險合同條款約定支付被保險人的保險金, 3.年金給付,指公司經營的長期人身險業務中,被保險人生存至保險條款規定的年限,按保險合同條款約定支付被保險人的保險金。 4.退保金。指公司經營的長期人身險業務中,被保險人辦理退保時,按保險條款規定支付給被保險人的退保金。 (三)分保業務支出。包括分出保費、分保賠款支出、分保費用支出。 1.分出保費。指分出分保公司發生分出分保業務時,向分人分保公司支付的保費。 2.分保賠款支出。指分人分保公司接受分人分保業務時,因保險標的發生損失向分出分保公司支付的應承擔的賠款支出。 3.分保費用支出。指分人分保公司接受分人分保業務時,向分出分保公司支付的應承擔的各項支出,包括營業費用、代理手續費和營業稅金及附加等。 (四)代理手續費支出及傭金支出。 1.代理手續費支出。指公司向受其委托,并在其授權范圍內代力辦理保險業務的保險代理人支付的代理手續費。 保險代理人包括專業代理人、兼業代理人和個人代理人。 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業務經營情況確定某一險種、某一條款或不同形式代理人的代理手續費支付標準,但代理手續費支付總額最高不得突破實收保費的8%。 2.傭金支出。指公司向專門推銷壽險業務的個人代理人支付的傭金支出。傭金最高支付總額不得突破繳費期內實收保費的5%。 已支付傭金的營銷業務不得再支付代理手續費。 3.公司直銷保險業務不得對外支付代理手續費或傭金。 直銷保險業務是揩公司不通過保險代理人而直接經營的保險業務。 4.除個人代理人外,公司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代理手續費或傭金。 (五)防預費。指公司為防止保險事故發生,經被保險人同意,對保險標的采取安全防預措施所發生的費用支出。支付防預費的標準:財產保險業務、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和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按不超過當年自留保費收入的1%控制使用;壽險業務和長期健康險業務按不超過當年自留保費收入的0.8%控制使用。 (六)業務宣傳費。指公司開展業務宣傳活動所支付的費用。開業不滿三年的公司,按不超過當年營業收入的9‰掌握使用;開業滿三年以上的公司按不超過當年營業收入的6‰掌握使用。 (七)業務招待費。指公司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業務交際費用。按不超過營業收入的3‰掌握使用。 (八)固定資產折舊費。 (九)提取投資風險準備金。公司應按上年末長期投資余額的3‰提取投資風險準備金,年末余額達到上年末長期投資余額的1%時,實行差額提取。 (十)提取壞賬準備金。公司應按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l%提取壞賬準備金,用于核銷公司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 公司當年發生的壞賬損失,超過上一年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部分,計人當年成本;收回已確認核銷的壞賬損失,增加壞賬準備金。 壞賬準備金在年末超過或未達到應收賬款余額1%的,差額沖減或補提。 當年應提取的壞賬準備金:本年末應收賬款余額×l% - 上年末壞賬準備金余額 (十一)提取呆賬準備金。公司應按年末貸款余額的l%差額提取呆賬準備金,井在成本中列支,用于核銷公司發生的呆賬損失。 當年應提取的呆賬準備金:本年末各項貸款余額××1%- 上年末呆賬準備金余額 (十二)業務管理費。包括:電子設備運轉費,安全防衛費、保險費、郵電費、勞動保護費、外事費、印刷費、公雜費、低值易耗品攤銷、職工工資、差旅費、水電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修理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稅金、會議費、訴訟費、公證費、席位費、咨詢費、無形資產攤銷(不包括自行開發的元形資產攤銷)、遞延資產攤銷。其他資產攤銷、社會統籌保險費、勞動保險費、取暖費、審計費、技術轉讓費、研究開發費、綠化費、董事會費、車船使用費(含燃料費)、住房公積金、上交管理費、銀行結算費、同業公會會費、學會會費等。 職工工資指公司在職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職工福利費按公司職工工資總額的14%計提,用于職工集體福利方面的開支。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工會經費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計提,撥交工會使用。 職工教育經費按公司職工工資總額的1.5%計提,用于職工教育開支。 住房公積金指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列支的公司職工住房補貼。 勞動保險費指公司高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價格補貼、醫藥費(含離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的醫療保險基金)、易地安家補助費、職工退職金、六個月以上病假人員工資、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撫恤費,按規定支付給離休干部的各項經費以及實行社會統籌辦法的公司按規定提取的職工退休養老醫療統籌基金。 社會統籌保險費指公司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費、待業保險基金及殘廢人就業金等。 差旅費標準由公司參照當地政府規定的標逛,結合公司申具體情況自行確定。 稅金指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應在成本中列支的稅金。 審計費指公司聘請中國注冊紂師進行查賬驗資以及進行資產評估等發生的各項費用。 咨詢費指公司聘請經濟技術顧問、法律顧問等支付的費用。 董事會費指公司最高權力機構(如董事會)及其成員執行職能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差旅費、會議費等。 車船使用費指公司機動車船所需的燃料、輔助油料、養路、車檢等費用。 上交管理費指公司按規定上交保險監督管理部門的費用。 銀行結算費指公司按規定支付給銀行的匯兌,結算郵費、電匯費,手續費以及向銀行購買專用憑證的費用。 同業公會會費、學會會費是指公司向保險同業公會或保險學會交納的費用。 (十三)提取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應按當年自留保費收人的1%提取保險保障基金,達到總資產的6%時,停止提取,財產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再保險業務提取保險保障基金;壽險業務。長期健康保險業務不提取保險保障基金。 (十四)各項準備金提轉差。指公司本期(或本年)應提取的各項準備金與上期(或上年)提取的各項準備金差額。 公司提取的各項準備金包括未決賠款準備金。己發生十報告賠款準備金、未到期責任準備金、長期責任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1.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指公司對在保單有效期內發生的未決賠款所計提的賠款準備。按最高不超過當期已經提出的保險賠償或者給付金額的100%提取。 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本期應提取的未決賠款準備金 - 上期提取的未決賠款準備金 2.提取已發生未報告賠款準備金。指公司對已經發生保險事故但尚未提出的保險賠償或者給付金額提取的賠款準備。按不超過到年實際賠款支出額的4%提取。 已發生未報告賠款準備金提轉差=本年應提取的己發生未報告賠款準備金一上年未提取的已發生未報告賠款準備金 3. 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指損益核算期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非壽險保單,為承擔跨年度責任提取的賠款準備。按當期自留保費收入的50%提取。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提轉差:本期應提取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上期提取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有條件的公司在執行上述規定的基礎上,可按八分之一法、千十四分之一法或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并在開始實行年度前,報主管財政機關及保險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提取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如需變動,應報經主管財政機關批準。 4.提取長期責任準備金,指損益核算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類非人身險業務,在業務未到結算損益年度時,公司在年終按業務到期年份將歷年累計的保費收入與賠款支出的差額提取的準備金。 長期責任準備金提轉差:本年應提取的長期責任準備金一上年提取的長期責任準備金 5.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指經營壽險業務和長期健康險業務的公司對保單生效后應承擔的來到期責任,依據精算結果計算提取的準備金。包括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壽險責任準備金提轉差:本年應提取的壽險責任準備金一上年提取的壽險責任準備金 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提轉差:本年應提取的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一上年提取的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公司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取計算方法在開始實行年度前,報主管財政機關及保險監督管理部門備案,提取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如需變動,由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十五)攤回314費用支出,指分出分保公司發生分出分保業務時,收到應由分人分保公司承擔并支付的分保費用支出。攤回分保費用支出抵減保險業務成本和費用支出。 第四十八條公司代理手續費支出及傭金支出、防預費、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在規定比例內據實列支,不得預提。 第四十九條公司需要待攤的費用,由公司根據權責發生制和成本與收入配比的原則,結合具體情況確定。待攤費用的攤銷期一般不超過一年。 第五十條公司的下列支出不得計人成本和費用: 一、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的支出: 二、對外投資支出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包括支付的優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 三、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罰息、違約金、賠償金,以及企業贊助、捐贈支出; 四、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 五、國家規定不得在成本中開支的其他支出。 第五十一條公司的成本核算,應嚴格區分本期成本與下期成本的界限、成本支出與營業外支出的界限。 第五十二條公司的成本核算以季(月)、年為成本計算期。同一計算期內的成本與營業收入核算的起訖日期,計算范圍和口徑須一致。
第八章 營業收入、利潤及分配
第五十三條營業收入包括保費收入、分保費收入、追償款收入。 (一)保費收入。指公司按規定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險費及儲金折算利息。 儲金折算利息是指在會計期末,按本期儲金平均余額和國家規定的適用利率計算的利息 (二)分保費收入。指分人分保公司接受分人分保業務時,按分人分保合同條款規定向分出分保公司收取的保險費收入。 (三)追償款收入是指公司對因第三者的過錯造成保險標的損失,在賠償被保險人后取得代位求償權并向第三者索回賠償所取得的收入。 第五十四條公司應在各項業務合同簽訂以后,在規定的計算期內按應計收入的數額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或者在勞務已經提供,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權利的憑證時確認營業收入的實現。 公司在保險業務合同簽訂以后,按照約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時,按應計收入的數額確認保費收入的實現。 保險合同規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繳納保費的,于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保費收入;采取躉交保費的,于收到保費時確認保費收入; 以儲金利息作為保費收入的保險業務,應按儲金面值和國家規定的同期利率計算出的當期利息收入按期確認保費收入; 長期人身險業務在實際收到保費時確認保費收入; 分保費收入按分保合同確認保費收入。 第五十五條公司利潤總額按下列公式計算: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斗營業外收入一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一成本和費用一營業稅金及附加+投資收益+利息收入 - 利息支出 + 匯兌損益 - 保戶利差支出個其他營業收入 - 其他營業支出 營業外收入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元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出售固定資產凈收益、教育費附加返還款、出納長款收入、因債權人的特殊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等。 營業外支出是指與公司業務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和毀損報廢的凈損失、出納短款、所屬院校經費支出、非常損失、罰款支出、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投資收益包括公司對外投資取得的收入、購買國債及金融債券等產生的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包括公司資金存入銀行及同業拆借等取得的收入。 利息支出是指公司以負債形式籌集的各類資金,按國家規定的適用利率提取和支付的應付利息。 匯兌損益是指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開展外幣業務時,不同外幣折算發生的價差以及由于匯率變動而發生的折合為記賬本位市的差額,包括匯兌收益和匯兌損失。 保戶利差支出是指經營壽險業務的公司按保險條款規定派發結保戶的利差支出。 其他營業收入是指公司經營的除保險業務外的其他業務取得的收入,包括祖賃收入、咨詢收入、代查勘收入、手續費收入、理賠中收回固定資產變現收入。元形資產轉讓凈收入及其他收入, 其他營業支出是指公司經營的除保險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發生的支出,包括咨詢服務、轉讓無形資產等發生的支出。 第五十六條公司發生的年度虧損,可用下一年度的利潤在所得稅前彌化下一年度利潤不足彌補,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5年內不足彌補的,用稅后利潤彌補。 第五十六條公司利潤總額按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調整后;依法繳納所得稅。 第五十七條 公司繳納所得稅后的利潤,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按下列順序分配: (一)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利差支出,以及保險監督管理部、側公司因少交或遲交保證金的加息。 (二)彌補公司以前年度虧損。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公司法定盈余公積金按稅后利潤(減彌補虧損)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累計達到注冊資本的 50%時,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經批準提取總準備金。 公司經主管財政機關或公司董事會批準提取的總準備金用于巨災風險的補償,不得用于分紅、轉增資本金。 (六)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公司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按下列順序分配: 1.支付優先股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任意盈余公積金按公司章程或股東會議的決議提取和使用。 3.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五十九條公司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但股份有限公司用盈余公積金彌補虧損后,經股東會議特別決議,可按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卒用盈余公積金分配股利,分配股利后,公司法定盈余公積金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5%。 第六十條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積金可用于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金,但轉增資本金時,以轉增后留存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積金不少于注冊資本的25%為限。公益金主要用于公司的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支出。
第九章 外幣業務
第六十一條公司外幣業務指在業務經營過程中用記賬本位市——人民幣以外的貨幣進行的保險。再保險、往來結算、外匯買賣和計價等業務。 外幣業務量較大的公司應實行外幣分賬制,平時以外幣記賬,每期終了將有關外幣金額折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本外幣報表匯總應按合并報表的處理方法,將折合記賬本位市與原賬面記賬本位市金額的差額,在報表“資本匯差調整”項內單獨反映,不作賬務處理;不實行外幣分賬制的公司,應隨外幣業務的發生將有關外幣金額折合為記賬本位市金額。 第六十二條公司辦理外匯買賣業務發生的外匯買賣差價,計人當期損益。 第六十三條公司收到投資者的外幣投資,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折合記賬本位市與投入時的外匯牌價折合記賬本位市的差額,計人資本公積金。 第六十四條公司發生的與購建固定資產直接有關的匯兌損益,在資產交付使用前或辦理竣工決算前,計人資產的價值;在資產交付使用或辦理竣工決算后計人當期損益。 第六十五條公司籌建期間發生的匯兌損失與匯兌收益相抵后,如為凈損失,計人公司的開辦費,如為凈收益,自營業之日起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平均攤銷,也可留待彌補以后年度發生的虧損,或者留待并人公司的清算損益。 第六十六條公司各種外幣項目的期末余額,按照期末回家公布的市場匯價折合為記賬本位市金額。其記賬本位市金額與原賬記賬本位市金額的差額部分,區分如下情況分別加以處理: 1.公司經批準為開辦外匯業務用人民幣購買和財政部核撥的作為外匯資本管理的外匯資金,其折合的記賬本位市金額與原賬記賬本位市金額的差額,實行統賬制核算的,計人資本公積金;實行分賬制核算的,按合并報表處理。 2.除上述第1款規定之外,公司外匯買賣,外幣兌換等外小業務的期末余額,折合的記賬本位市金額與原賬面記賬本位市金額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處理。 3.公司當期外匯利潤及境外機構稅后利潤按規定上繳的所得稅或利潤;應按決算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市場匯價折合為人民幣計算;公司實際上交時由于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差額計人匯兌損益 4. 公司不得因匯率變化而調整實收資本的賬面余額。
第十章 公司清算
第六十七條公司宣布終止時,應當成立清算機構,清算機構在清算期間負責制定清算方案,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處理公司的債權,債務;向投資者收取已認繳而未繳納的出資;清結納稅事宜以及處置公司的剩余財產。 第六十八條清算公司的財產包括宣布清算時公司的全部財產以及清算期間取得的資產。 己作為擔保物的財產相當于擔保債務的部分,不屬于清算財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所擔保的債務數額的部分,屬于清算財產。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被依法宣告破產時,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公司。清算期間,未經清算機構同意,不得處置公司財產。 第六十九條 清算財產的作價一般以賬面凈值為依據,也可以重估價值或變現收入等為依據。 第七十條公司清算中發生的財產盤盈、盤虧、變賣、無力歸還的債務或者無法收回的債權,以及清算期間的經營收益或損失等,計人公司清算損益。 第七十一條公司在宣布終止前六個月至終止之日的期間內,下列行為無效,清算機構有權追回其財產,作為清算財產入賬: (一)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 (二)非正常壓價處理財產; (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對未到期債務提前清償: (五)放棄自己的債權。 第七十二條清算費用從現有財產中優先支付。清算費用包括法定清算機構成員的工資、差旅費、辦公費,公告費、訴訟費及清算過程中所必須的其他支出 第七十三條公司的清算財產支付清算費用后,按下列順序清償債務: (一)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 (二)賠償或給付保險金; (三)應繳未繳國家的稅金; (四)尚未償付的債務。 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債務的,按比例清償。 第七十四條公司清算終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損失、清算費用的部分,依法交納所得稅。清算完畢后的剩余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股份有限公司按優先股股票面值優先分配,優先股股東分配后的剩余部分,按普通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分配;如不能全額償還優先股股金時,應按各優先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分配。 第七十五條公司清算完畢,清算機構應當提出清算報告,并編制清算期內收支報表,連同中國注冊會計師驗證報告,一并報送主管財政機關和保險監督管理部門。
第十一章 財務報告和財務評價
第七十六條公司應當定期向主管財政機關等政府部門以及其他與公司有關的報表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在和財務狀況說明書。 第七十七條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企業應當按季、年編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應列示公司在報表日所有的各項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類別與金額,資產負債表要符合資產總額等于負債總額加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 利潤表應當充分揭示公司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益及分配情況,必須提供保費收入、賠款支出、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稅款等數 據。 現金流量表應當反映公司一定會計期間內,有關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其他附表包括利潤分配明細表等,按國家有關規定及公司的實 際需要設置編報。公司匯總編報的財務報表一律折合為人民幣。 第七十八條 公司年度財務報告應于年度終了后按規定期限,連同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查賬報告一并報送主管財政機關和保險監督管理部門。 第七十九條企業應對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總結,評價和考核。 (一)經營狀況指標,包括流動比率、負債經營率,資產負債率。固定資本比率。 1.流動比率:衡量公司在某一時點償付即將到期債務的能力,又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計算公式: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100% 2.負債經營率= 負債總額/ 所有者權益×100% 3.資產負債率:是指公司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間的比例,反映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集的,也用來衡量公司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 全部負債總額/ 全部資產總額×100% 4.固定資本比率= 固定資產凈值 + 在建工程余額/ 凈資產 ×100% (二)經營成果指標,包括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成本率、費用率、賠付率、給付率、社會貢獻率、上交積累率。 1.利潤率= 凈利潤/ 營業收入×100% 2.凈資產利潤率= 凈利潤/資產凈值×100% 3.成本率 = 總成本/產業收×100% 4.費用率 = 營業費用/ 營業收100% 5. 賠付率 = 賠款支出 - 攤回分保賠款/ 保費收入- 分出保費 ×100% 6. 給付率 = 滿期給付+ 死傷醫療給付 + 年金給付/ 壽險、長期健康險長期責任準備金×100% 7.退保率 = 本年退保金支出/ 年初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100% 8.社會貢獻率是衡量公司運用全部資產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計算公式: 社會貢獻率 =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100%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是指公司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的價值總額,包括工資(含獎金、津貼等工資性收入)、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所得稅、應交營業稅及附加、其他稅收、凈利潤等。 9.上交積累率:衡量公司社會貢獻總額中多少用于上交國家財政。計算公式: 上交積累率=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 公司社會貢獻總額 ×100%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包括應交營業稅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其他稅收及利潤等。 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上述指標以外的指標進行考核分析。
第十二章 附 則
第八十條本制度由財政部負責修訂和解釋。 第八十一條公司可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和本制度的規定, 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各部門、各地區不再另行制定財務制度。 第八十二條本制度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發布的與本制度不一致的,一律停止執行。 附表: 保險公司固定資產分類折舊年限表 房屋及建筑物 一、房屋 折舊年限 營業用房 3O-40年 非營業用房 35-45年 簡易房 5-10年 二、建筑物 1525年 機器設備 一、機械設備 1O—14年 二、動力設備 11—18年 三、通訊設備 5—10年 四、電子計算機 3—10年 五、電器設備 5—10年 六、安全保衛設備 5—10年 七、辦公及文字處理設備 58年 八、醫療設備 6—12年 交通運輸設備 一、專用理賠車 47年 二、其他運輸設備 6—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