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險界的“拼多多”,水滴先別急著上市
從互助,到眾籌,再到保險,水滴靠“慈善”賺錢的路子越來越清晰。
文丨蒼翹
生猛的80后富商正在前赴后繼奔向資本市場。
2015年9月,35歲的黃崢創立拼多多,僅用3年時間把拼多多帶到納斯達克。在用戶數量超越阿里、市值甩開京東之后,今年41歲的黃崢急流勇退,潛心追逐科學家夢,留下一個2000億美元的電商帝國、一系列待解的問題和一群錯愕的股東們。
2016年5月,29歲的沈鵬創立水滴,用2年時間做到付費用戶1億、位居互聯網健康保障領域第一。如今的水滴估值“膨脹”到百億美元,即將登陸美股市場,或將成為國內“大病籌款”、“相互保險”第一股,并在市值上將超過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
2021年3月10日,據IFR國際金融評論消息,水滴最早將在本月開始為在美國進行IPO上市前推介。而在此之前,有關水滴上市的消息已經密集傳出3次。無風不起浪,看似主打“公益”的水滴,就要叩響IPO的大門。
水滴為何急著上市?靠什么盈利?瘋狂融資、備受資本青睞的同時,又為何持續受到各種質疑?
燒錢換流量
說起水滴籌,就不得不提輕松籌。
二者的關系,有點像餓了么和美團外賣。雖然餓了么成立時間更早,但是美團外賣后來居上,在市場份額上牢牢壓制餓了么。
創立水滴前,沈鵬曾是美團的“10號員工”,扛起美團外賣地推團隊、贏下“百團大戰”,為后來完勝餓了么和如今的萬億市值打下了基礎。創立水滴后,沈鵬依舊用地推團隊這套打法,迅速攻城略地、贏下“百籌大戰”,為后來上線水滴保(后更名為水滴保險商城)、跑通盈利模式鋪平了道路。
輕松籌成立于2014年9月,比水滴籌整整早了22個月。截至2019年7月,成立58個月后的輕松籌累計籌款360億元,超過美國Go fund me成為全球最大的籌款平臺;截至2021年3月,同樣成立58個月的水滴籌累計籌款額370億元,成長速度也已超過“前輩”。
在市占率方面,據Kantar Group發布的《網絡大病籌款平臺行業洞察報告》,在籌款側,水滴籌占據66.5%的市場份額;在捐款側,市場份額也超過六成。
水滴籌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行業首創0服務費。
輕松籌憑借先發優勢霸占市場,作為跟隨者的水滴籌若不創新,別說逆襲,就連生存都會變得困難。因此,水滴籌在成立之時就推出0服務費,即患者成功籌款后,不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服務費(一般為2%)就可以提款,一下拉近了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在單用戶捐贈指標上,水滴籌上有超過3.5億愛心人士參與捐款,人均捐款超過100元(370億元/3.5億人)??梢钥闯?,患者使用水滴籌進行籌款的效率較高。
第二,持續的資本注入。
一般籌款平臺收取的手續費,是其可持續運營的保障。畢竟是公司,不是非營利組織,行“公益”之事,也要能夠活下去。
沈鵬是美團的元老,出走創業之后也得到了老東家的大力支持。美團在種子輪、天使輪、A輪,連續3輪投資水滴;而后,騰訊投資、IDG資本、中金資本等投資方接力,至今水滴已完成7輪、合計約40億元的融資,有了燒錢的資本。
第三,跑通“以保養籌”的模式。
單看大病籌款業務,水滴不收取手續費,不像其他平臺可以利用手續費實現“以籌養籌”。沈鵬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水滴籌是公司社會責任板塊。
但這并不代表水滴籌存在的意義就是做公益,其最大價值在于引進流量。這種模式有點類似于拼多多,通過讓利消費者(低價“砍一刀”、0服務費),來獲取流量。
其實,水滴最先推出的業務是水滴互助業務。水滴籌出現后,進一步向水滴互助引流,通過互助業務收取管理費,實現流量變現。
水滴成立2年后推出保險商城,作為收取傭金的第三方保險平臺,該業務逐漸成為水滴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水滴保險商城全年保費近150億元,按10%的傭金比例計算,有15億元營收入賬。
“眾籌+互助+保險”,三者形成業務閉環,成為水滴籌的核心競爭力。
急著上市
成立近5年的水滴,擁有近乎完美的商業模式、穩定而領先的市場地位,為何要在近期急著上市?原因或許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此前水滴大概率是為了規避政策風險,選擇“沉默”。
2020年下半年,螞蟻集團引發爭議并終止上市,互聯網金融成為被重點關照的對象(余額寶、相互寶、基金理財)。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間,市場上也沒有關于水滴上市的消息。
近期,螞蟻集團正在按照監管層的要求有序整改,風波漸平。水滴此時選擇上市,既避了風頭,又趕上港股美股上市熱潮,更容易登陸資本市場。
其二,不排除水滴在資本的加持下,被動上市。
水滴經歷7輪融資,豪華投資方的背后,水滴也要做出業績兌現或給予股東回報。上市,是投資方退出和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
其三,水滴的運營確實需要大量資本支撐。
水滴互助和水滴籌業務,如果想要擴大規模、向更多用戶募集更多善款、幫助更多患者,需要平臺有更厚的資金墊來降低風險。
水滴的保險商城業務,可以對標眾安保險——2020年,眾安保險研發投入9億元,實現總保費167.1億元,是水滴保險商城的11倍;眾安保險2020年年報中,“科技”一詞更是出現多達287次。由此可見,互聯網保險并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只是售賣一些保險產品的第三方平臺,而是一個需要進行大量研發投入、強調科技屬性的行業。
自身業務對資金的需要、背后投資方的作用,再加上資本市場環境的改善,水滴上市不過是遲早的事。
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水滴業務和估值“膨脹”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擺脫負面消息的影響。
2019年,對水滴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志愿者斗毆、德云社某演員眾籌事件發酵、醫院掃樓事件等集中爆發。不過同時發生的是,2019年,水滴保險商城保費60億元,同比增幅近600%。
看似兩種極端,這樣的矛盾可以在拼多多身上找到答案。
拼多多也始終爭議纏身,但是并不影響其在用戶數量上超越阿里。原因在于,下沉市場中仍有大量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在對商品質量要求不高的前提下,更傾向于廉價產品。
同樣,相較于動輒成百上千的商業保險,水滴提供的互助和大病籌款業務,讓消費者只需花幾元或幾十元,就能加入項目獲得大病保障,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這是水滴用戶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放慢腳步
目前,水滴正從野蠻發展期向成熟運營期過渡,身上難免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少不了被質疑。就像拼多多,即便成功上市、股價翻倍、用戶數超過阿里,但商品質量、平臺管理、員工壓力等問題,并不會隨著黃崢的“歸隱”而被用戶淡忘。
水滴亟需放慢腳步,別急著上市,先解決好信任危機。
由于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網絡互助平臺一直存在不少亂象——地推人員為了自身業績,在醫院掃樓發生沖突;有人偽造籌款人信息、騙取公眾愛心;用戶被平臺強行引流消費,帶來困擾。這些都引發公眾的質疑,也在透支用戶的信任。
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水滴籌”、“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商城”,截至2021年3月25日12時,共有278條投訴,大多集中在“自動扣費”、“廣告騷擾”、“不予賠付”,這直接暴露了水滴成功模式的漏洞。
比如“自動扣費”。有用戶表示,自己在水滴籌捐款或填寫問卷星結束后,就被每個月無故自動扣費;隨之而來的就是電話和短信廣告轟炸,甚至影響到用戶的正常生活,扣費也越來越多;如果要關閉“自動扣費”,必須通過人工客服進行繁復溝通才可以解決。
再比如“不予賠付”。部分用戶反映,自身符合理賠條件,卻被水滴互助加入黑名單或以各種理由拒絕、拖延。
2020年9月3日,證監會打非局已針對快速擴張的網絡互助平臺發文,直接表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屬于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對公眾進行風險提示。
可以預見,相關政策將逐步完善,互聯網保險行業將朝著規范、合法化發展。
而在此之前,水滴需要做的是:
規范運營,做好風控措施,關注互助領域政策的變動;
加大人力和技術支持,對籌款人信息進行深入核實,從源頭上降低惡意騙保的可能性;
杜絕無差異“機械化”引流,應用AI、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對平臺用戶做甄別,采取個性化推薦;
信息透明化,尊重用戶的知情權,對于影響用戶決策的關鍵信息,應予以矚目提醒,正確引導。
在解決好信任危機的基礎上,水滴還需要重新審視市場格局。
水滴的直接競爭對手,已經不止輕松籌?;ブ鷺I務,有相互寶、小米互助、360互助、康愛公社;大病籌款業務,有愛心籌、360大病籌;互聯網保險業務,有眾安保險、騰訊微保、慧擇保險、平安保險,以及京東、蘇寧、百度、攜程旗下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如何保持并進一步擴大自身優勢?“水可載舟,亦能覆舟”,從用戶角度出發,做好產品和服務是關鍵。
水滴或許應該花費一些時間,在上市前解決諸多問題。否則若上市后問題爆發,不僅會影響到水滴本身、用戶和原始投資者,更會牽連到大量散戶投資者,那時水滴將進退兩難。
責任編輯:范迪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