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備受中國保險市場矚目的“雙安”之一。
如果說平安代表的是改革開放43年和中國保險業復業40載傳統保險經營的集大成者,是后輩險企無法望其項背的存在;那么眾安的出現相當程度上為深陷馬太效應、死水微瀾的更多中小保險機構帶去希望。
這也是縱然規模體量、江湖地位與巨擘平安相距甚遠,但之發展路徑、商業模式、市場熱度、話題程度均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聯想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生命科學等新技術的迅猛迭代發展,傳統了數百年的保險行業無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
全球保險業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戰略無人區,這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有人率先走出來。
匯總諸多資料,可知生于互聯網保險元年——2013年的眾安即代表著當時行業與一眾大佬寄予的探路互聯網保險之期待。
但這也注定了鮮花與荊棘、創新與爭議并生。從互聯網保險風起云涌的高光,到保險科技的行業性質疑,再至持續的高速增長、千億的市值、工程師的員工高占比,和曾經不斷的虧損......七年成長,2020年眾安終以5.5億年度凈利開出了人們期待中的互聯網保險之花。
與之對應的是,這一年厚積多載的全球保險市場屢有保險科技公司IPO成功,市值過千億、燦若繁星。一個互聯網保險或者說保險科技的繁華大世真的來了。
這一次,依舊是從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講起,從2020年的業績講起。
1
-Insurance Today-
打破規模與價值不可兼得悖論
規模殺入市場前十,利潤比肩老牌財險公司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曾幾何時,人們對互聯網經濟的印象就是一個字:快,規模至上。
作為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確是如此,完美展現了互聯網之快。
出生伊始,眾安當年保費僅0.13億元,位列市場第63位,前五年保費復合增長率94%,期間行業保費復合增長率8%,且保費規模突破百億元。
行至2020年,眾安保費達到167億元,歷史性的殺入財險市場前十,成為中國第九大財險公司。2010年后,財險行業很少出現可以在規模上超越市場、快速吃進市場份額的險企,市場前十格局穩定多年。
眾安是財險市場多年來唯一一家殺入市場前十的新型財險公司。
2020年,眾安依舊以14個百分點的保費增速領跑市場前十,且打破了行業多年來的中小機構魔咒:規模與價值或者說利潤不可兼得。
這一年,眾安歷史性的實現了IPO后的首度盈利,凈利5.5億,位居非上市財險公司前茅。這一利潤數字幾乎與是之保費規模三四倍的中大型財險公司一個量級。
80余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八成左右的公司利潤不足億元、甚至虧損的現實中,與財險市場越發激烈的傳統經營競爭、階層多年固化間的矛盾也在急劇放大。
一度被認為只有規模、速度的互聯網保險帶來利潤震撼的同時,也讓行業看到了這條路徑的更多可能性。這當是5.5億利潤背后最大的啟迪價值之一。
對于利潤的取得,眾安方面也給出了原因:
科技與保險全流程的深度融合下,用戶長期價值的提升,令之主要生態的用戶對保費平均貢獻(ARPU)持續上升,綜合成本率大幅優化。
2020年,眾安綜合成本率再降10個百分點,連續兩年綜合成本率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167億元的年度保費,10個百分點的綜合成本率下降意味著承保虧損收窄近17個億。
以此推測2021年,眾安綜合成本率有望降至100%以下,即實現承保盈利。綜合成本率的大幅下降,令之保險業務板塊利潤達到10億量級,9.9億元。2019年這一數字是0.1億元。
從2019年4.5億元的虧損,到2020年5.5億元的凈利,一正一負之間,眾安年度利潤情況改善10億元,并連續兩年保險業務板塊實現盈利。
這意味著什么,眾安到了深耕龐大用戶群,釋放百億級保費利潤的時候。
這也是互聯網保險走出“大干快上”的摸索式創新,進入有質量的增長階段。
2
-Insurance Today-
解惑互聯網時代有質量的增長
從產品運營到用戶運營,破壁流量囚徒
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
這背后則是“流量為王”的原始邏輯,流量也是互聯網時代的寶貴資源。本身并不具備流量的前提下,不斷傳出流量獲取費用節節攀升的當下,如何保證流量的獲取效率?
這是每一個互聯網保險機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即便用戶規模達5億的眾安也必須面對這一問題,那么它能給出怎樣的答案?透過其年報資料,可窺一二:
從早期的“退貨險”、“航空延誤險”等填補傳統保險模式空白的場景化保險,到持續發力升級搭建的大健康、數字生活等全互聯網生態,眾安的解決之道在于從外部流量引入到自建內部流量池的轉換。
2020年是眾安“破圈”的一年。我們先后看到了眾安“國民化”品牌尖峰與自有平臺高地:
首位品牌代言人張國立重磅上線,推廣“國民化保險”的品牌認知;
抖音牛年春節活動特約贊助下,150億的品牌曝光量;
眾安APP2020年四季度月活同比增長約2.6倍,小程序生活號4000萬用戶;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品牌號粉絲量及粉絲增速均達全行業第一,超過500萬……
伴隨眾安品牌力與關注度的提升,2020年也是眾安自有平臺增長最快的一年,貢獻保費21.7億元,同比幾乎翻番。
其中,眾安最具知名度的大健康生態32%的保費來自自有平臺,藉此實現66億元健康生態總保費,同比增長37.4%,超過行業增速兩倍。
這一年,眾安王牌產品尊享e生迎來第19次迭代,推出尊享e生2020(門急診版)、眾安重疾險(多次賠付版)等創新產品,從標準體到慢病體逐漸覆蓋更多人群和家庭,并通過眾安互聯網醫院、“醫管家” 連接三甲醫院900家,專業醫生超2000名,完成“險+醫+藥”的全生命周期閉環服務。
眾安另一保費主力生態,生活消費生態2020年貢獻保費63億元,同比增長25.2%。期間,眾安與多家電商、在線出行等生活和消費場景平臺合作挖掘更多家庭生活保障需求。如手機碎屏險、拓寬“家庭成員”的概念下的寵物險等創新業務收入占比從2019年4%升至去年的16%。
從個人到家庭、從普通人群到特定人群,眾安通過全場景的滲透和生態融合,輔以敏捷化數字生活創新驅動,不斷挖掘用戶深層次的保障需求,為之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服務,正是其ARPU快速增長的注腳。
還是這一年,基于豐富的互聯網保險場景積累,與用戶運營閉環的構建和智能算法推薦,眾安獲客成本降低30%、投放效率提升50%、運營效率提升80%,且自有平臺加購率達到16.6%,個險用戶ARPU達到453元,較2018年翻了近一倍。
眾安完成了從品牌認知到用戶觸達互動,至最后用戶服務的閉環,這就是其自建流量池的邏輯:從產品運營進入用戶運營。
3
-Insurance Today-
“保險+科技”雙引擎鑄就護城河
36億投入找到新增長極
巴菲特有一護城河理論:誰能找到擁有寬闊護城河的企業,誰就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中國保險市場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代理人、銀保、電網銷,締造過輝煌,如今的潮流是保險科技。那么保險科技的時代,如何建立護城河?
7年累計研發投入36億元、工程師及技術人員占雇員總數比例47%、科技專利申請503項等系列硬核數據的支撐下,眾安不僅憑借移動互聯網、AI、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領先的科技優勢實現了對內的提升效率和客戶體驗的全方位提升:
如基于云原生架構打造的新一代保險數字化核心系統“無界山 2.0”成功完成業務落地,可承載千億級保單;
全新的智能客服已覆蓋公司62%的服務場景,智能IVR導航率達97%,促進在線運營效能提升108%;
尊享e生90%用戶實現在線理賠申請,最快可秒級賠付……
還以之多年積累經驗向全行業輸出成熟的保險數字化轉型升級解決方案,甚至輸出至多地海外市場。
在國內市場,眾安成為首批國家數字化轉型伙伴,與太平人壽、太平財險、友邦人壽等多家主流保險公司達成合作,輸出X-Man、新一代保險核心系統等產品,簽約保險產業鏈公司75家,復購率75%。
在國際市場,眾安先后為Sompo等一眾日本財壽險公司和互聯網平臺提供保險科技解決方案、與新加坡O2O移動平臺Grab探索東南亞互聯網保險分銷業務助力其疫情下出保單超7000萬、幫助新加坡最大保險機構NTUC Income升級保險核心系統、成為友邦集團區域科技合作伙伴......
海外牌照戰略布局方面,眾安先后落子香港第一家虛擬銀行ZA Bank和數字化壽險公司ZA Insure均取得不錯業績,也為之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眾安科技板塊的攻城略地,令之科技輸出業務收入過去三年增長8倍,即使在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仍勁增35.4%。眾安科技成為其保險業務之外,新的增長極。
后記
眾安的未來
觀眾安,曉中國互聯網保險。
生而弄潮,這就是眾安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也是我們深度剖析其的原因:
在新的競爭和新經濟形態的雙重視角下,我們該如何理解保險業融入互聯網化進程中的期待與獨特性?
互聯網保險到底給傳統保險行業帶來了什么,傳統保險行業又期待與之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單純的糾結于流量變現,和一度的成長與虧損的躑躅,與保險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令人心潮澎湃的無限可能之間,何去何從?
只有想明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保險的歷史方位,理解互聯網保險、保險科技的價值,明白中國保險的未來演進之路。
無論是碎片化險種,還是后來的大健康、數字生活等生態圈保險、保險科技輸出成為所在機構的營收增長點,甚至是主力營收點,這在傳統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以傳統時代非主流產品殺入市場前十,眾安如今的業績又說明了什么?
是良好的用戶體驗、良心產品、靈活的機制博得頭籌,還是基于科技的新模式、新經濟的護城河帶來的?上述兩者固然重要僅是表象,眾安帶給行業真正的思考當是對消費者的理解和洞悉。
如此是否可以更好的理解:眾安的那些很多個第一。
第一個百萬醫療,第一個互聯網o2o共保車險,第一張數字人民幣,第一個退運險、碎屏險、寵物險、航延險……洞悉保險需求帶來“保險+科技”敏捷創新的同時,更契合了保險的社會價值,如提升國民人均保險滲透,完善商業醫保體系,加速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電商小微發展保駕護航等等。
再看定價機制不夠靈活的保險產品、投資型保險等非保障為主的產品結構、巨大的保障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現實、健康、養老、巨災等需求的補償作用不夠、銀行、代理人、車商等主流渠道亟待提高的客戶體驗等諸多的槽點,是否意味著保險產品深度嵌入生活場景的時代來了。
這是否意味著站在“十四五”的起始年,保險業務持續盈利的眾安已經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增長空間。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