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友邦人壽CEO張曉宇:重疾險不能單靠產品打天下 產業鏈延伸是重要趨勢
隨著《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下稱《重疾新規》)正式實施,越來越多保險公司開啟了重疾險“換新”步伐。
2月3日,友邦人壽正式推出新一代定制化重疾險產品“友如意”系列,為客戶打造具有針對性的定制化重疾解決方案。
友邦人壽CEO張曉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隨著重疾定義更新,理賠標準進一步明確,保險公司重疾險產品服務將更具針對性、更貼近用戶需求。
“在‘重疾新規’時代,如何讓重疾險覆蓋更多用戶,成為他們健康保障的保護傘,保險公司還得進一步加強客戶分層與差異化產品服務研發,需要保險公司投入更多精力資源,做好基礎設施建設與基礎研究。”張曉宇強調。重疾險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當前依靠產品打遍天下已經很難走得通,未來重疾險的一大核心競爭力,是保險公司能否加強產業鏈延伸——立足對重大疾病發病趨勢,以及對客戶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保障需求深刻洞察,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障相結合的綜合服務。
在張曉宇看來,重疾新規時代下的重疾險發展,將更趨于個性化定制與差異化服務。尤其在重疾險保單核心保障不斷升級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差異化的重疾專案管理服務,切實解決用戶的后顧之憂,將成為重疾險創新的一大重要方向。
千人千面重疾險產品
《21世紀》:去年11月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并于今年1月31日后正式實施。在你看來,新版重大疾病定義對國內重疾險產品更新迭代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張曉宇:此次重疾新規的修訂,主要會對保險行業帶來三方面的影響。
首先是行業端,重疾賠付的界定變得更加科學與合理。具體表現在三個維度:一是有些重疾的定義變得更加嚴峻,有些則放寬了,這都是基于疾病發生率變化趨勢與診療方式進步,給予的重新設定;二是它令國內重疾險與國際慣例進一步接軌,比如甲狀腺癌從重疾險范疇“剔除”,放到輕癥領域,這是符合國際趨勢的;三是重疾的定義與疾病發生率同時公布,讓保險公司在新型重疾險產品保險責任條款設定方面更具科學性。
其次是消費者端,可以預見的是,重疾新規對重大疾病定義的規范,將進一步保護和提升消費者權益。
最后是保險公司端,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會在重疾險健康險產品設計與服務創新方面發生新的變化。首先,是甲狀腺癌列入“輕癥”范疇后,保險公司的重疾險賠付壓力會有所緩解,因此保險公司膽子可以大一些,針對高凈值客戶提供更高保額的重疾險保障;其次保險公司可以進一步開展客戶分層,圍繞不同類型客群定制更精細化的重疾險產品服務。
《21世紀》:在重疾新規出臺后,眾多保險公司一方面著手研發新產品,一方面對現有重疾險產品保障范圍做出相應調整。保險公司這些差異化舉措,給未來中國重疾險與健康險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新趨勢?
張曉宇:以往重疾險的設計初衷,是扮演收入補償的角色,但隨著重疾新規出臺,加上民眾對個性化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的重視度日益提升,重疾險未來的定位,不再是純粹的收入補償,而是全程協同。比如重疾專案管理服務,作為重疾險系列產品的附加權益,將覆蓋用戶重疾診療的全過程,滿足用戶在醫療資源協調、重疾理賠等各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重疾新規出臺后,我們還會看到很多新的概念,比如終身重疾、定期重疾、中癥保障等。我個人認為,未來中國重疾險與健康險行業若要延續良性發展趨勢,保險公司需高度重視客戶分層,比如針對支付能力有限的年輕人、支付能力較高的中年人,未來重疾險的產品服務形態就可能截然不同,可搭配的健康管理、高端醫療、重疾專案管理服務也會有所差別,此外重疾險與醫療險、特藥險的搭配組合也會不一樣。
這背后,是中國重疾險經歷多年發展,市場競爭已經高度激烈。因此僅僅依靠“產品”打遍天下無敵手,是不大可能的。保險公司要做的,是加強產業鏈的延伸——將重疾險產品創新和健康管理產業相互融合,才是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此外,以往保險公司對重疾險核保時,只要發現用戶存在肺部小結節或甲狀腺小結節,就可能不給承保了。但在重疾新規出臺后,保險公司會做一些新嘗試,比如有些用戶通過密切的健康管理與身體狀況跟蹤后,是可以承保的。
我個人認為,未來重疾險的發展趨勢將趨向千人千面,以及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搭配,先決條件是保險公司要開展大量的用戶畫像與病癥醫療研究,建設更全面的重疾險服務基礎設施。
“分改子”帶來全新定位
《21世紀》:當前重疾險在友邦人壽占據多大業務比重?對業務增長的貢獻度有多大?隨著重疾新規出臺,友邦人壽將如何應對?未來重疾險與健康險在友邦人壽將扮演多重要的角色?
張曉宇:長期以來,友邦人壽一直堅持并貫徹“保險姓保”的理念,保障類業務始終是友邦人壽的一大核心業務。2019年全年,重疾險新單保費占比達48%,累計為客戶送出逾1600億重疾保額、近10000億的醫療保額。目前健康險在友邦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占比超過50%。
隨著重疾新規出臺,我希望重疾險、健康險在友邦人壽的業務地位進一步提升。盡管這些年健康險的民眾覆蓋率在持續上升,但這并不代表市場已經飽和。很多民眾要么還沒有投保健康險、重疾險,要么投保的保額相當低,遠遠沒有達到他們的補償需求。
此外,我們還要考慮另一個深層次問題,就是如何將重疾險與養老保險相結合。目前養老保險以儲蓄養老為主,但時常會看到一些真實案例,有些老人因病致窮,原因就是缺乏足額的重疾險覆蓋其老年治病的開銷。
因此友邦人壽需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強用戶教育,讓他們在年輕時開始規劃自己數十年后的養老、重疾醫療保障;二是加強產業鏈延伸,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障相結合的綜合服務;三是繼續加強重疾險基礎設施建設與基礎研究。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保證用戶信息隱私安全的情況下,商業保險、社會保險與健康管理機構若能對用戶健康、診療或健身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更全面地了解用戶,一方面能提供更精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也能開發更具個性化、定制化的健康保障條款。
《21世紀》:隨著“分改子”的推進,友邦在本土化管理與業務流程改進方面做了哪些變革,從而在重疾新規時代更有效地支持業務協同發展?
張曉宇:分改子的確令友邦突破了多年的政策限制,將業務經營范圍拓展至更廣泛區域,比如我們已獲批籌建四川分公司。此外,分改子也帶來更優化靈活的組織架構,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市場反應,各地分支機構有望實現共享運營平臺。
就支持健康管理與健康保障業務協同發展而言,我個人覺得,“分改子”所帶來的重要支持,一是后臺系統的改造,我們與用戶的互動溝通從低頻變得高頻,比如重疾專案管理服務,就需要在與用戶深入溝通、緊密溝通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二是促進“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進程,目前友邦人壽在建自己的數據中臺與客戶反饋系統,很多重疾險服務的推陳出新,都是基于用戶數據與畫像;反之用戶數據與畫像信息也會驅動我們主動求新求變,圍繞不同類型用戶開發定制化、專業化的重疾險細分產品。
這意味著,友邦人壽內部在組織架構、產品開發、服務提升、營銷員升級、公司價值主張等各個方面都必須做一次全方位的升級。“分改子”或許僅僅是一個公司法律結構的變化,但它所賦予友邦人壽的深層次內涵,是一個全新的定位與服務改造升級。
《21世紀》:在疫情沖擊下,歐美國家保險市場重疾險、健康險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當前中國在哪些方面與歐美同類產品還存在差距?應該如何縮小這種差距?
張曉宇:受到疫情沖擊,歐美很多保險公司的重疾險、健康險服務紛紛轉向“線上”發展,但整體而言,他們所提供的配套服務相對比較簡單,主要以病癥咨詢、診療建議、初級分診、健康資訊推送等為主,也有少數保險公司開始嘗試提供線上的重疾專案管理與二診服務等,使用率相對較低。
相比而言,中國重疾險、健康險的線上服務相當豐富,比如互聯網醫院牌照的發放,線上問診、線上配藥等服務及使用量激增。此外,鑒于中國疫情控制效果良好,還提供一系列線下服務,如診療綠色通道、預約陪診、診療費墊付等,以及一些更深層次服務,比如友邦人壽的升級版“愈從容”產品,已開始提供腫瘤多學科會診咨詢服務等。
在疫情期間,中國重疾險、健康險在線上的服務涵蓋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甚至一些歐美保險公司開始借鑒中國同行在互聯網+保險保障服務的很多先進做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保險是一個需要長期陪伴用戶的產品,完整的用戶數據收集與良好的服務關系的維系,都需要營銷員與用戶進行深入、持久的溝通。我認為科技始終是無法取代人的,相反只有將營銷員團隊的定位提高為陪伴客戶終生的健康管理伙伴,才能讓專業化服務意識落實到每一個業務細節,與用戶建立持久的信賴關系,讓科技不會淪為業績數字增長的附庸。
(作者:陳植)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