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足半年史帶財險又有小股東擬離場,280萬股股權轉讓價格448萬元
不足半年,史帶財險又有小股東擬離場。近日,昆侖信托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清其持有的史帶財險280萬股股份,轉讓價格448萬元。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大眾保險(史帶財險前身)引入外資股東后,外資股東“史帶系”持續加碼,攬收數筆中資股東股權,持股比已由2011年時的20%增長至97.58%,業內專家認為,此次昆侖信托掛牌出清的小股權仍非常有可能由“史帶系”接盤。
值得關注得是,“史帶系”成為絕對控股股東后,開始推進業務轉型。一方面,史帶財險放棄車險業務,主攻非車險業務,改善保險產品整體承保情況;另一方面,史帶財險采取直保業務和分保業務兼顧的發展模式,分保費中又分出大量保費。在這種戰略下,盡管轉型初期保費收入有所下滑,但后期企穩回升;利潤方面,則連續實現6年盈利。年內,史帶財險新任總經理就位,直言也不做健康險業務,另辟蹊徑“小而美”經營思路更為明晰。
史帶財險又現小股東出走,昆侖信托擬出清280萬股股權
公告顯示,目前,昆侖信托為史帶財險第六大股東,持股比為0.2%,對應即為此次掛牌轉讓的280萬股股權。若轉讓完成后,昆侖信托將徹底退出史帶財險股東行列。
縱覽過往,史帶財險頻有小股東出清所持股權,接盤方則多指向外資股東“史帶系”。目前,大股東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史帶補償”)持股77.58%,史帶保險和再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史帶再保險”)持股20%,“史帶系”持股比已高達97.58%;4家中資股東持股則僅有2.42%,但沒有一家持股比超過1%。
“從史帶財險外資大股東過去不斷攬收中資小股東股權的做法來看,此次昆侖信托出清史帶財險股權的接盤方非常有可能是史帶財險的外資股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教授李文中向藍鯨保險表示。
梳理來看,1995年,由26家大中型企業投資創立的“大眾保險”于滬正式成立。2011年,大眾保險引入史帶再保險成為單一大股東,持股比達20%,此后外資股東“史帶系”不斷加碼投資,攬收數筆中資股東股權,持股比不斷增長。
2014年2月,原保監會公告,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際集團資管、上海市城建投資開發總公司、上海水務資產經營發展4家公司將所持的5.61億股大眾保險股權“打包”轉讓給史帶補償,占總股本的39.19%。同年,7月,上海大眾公用事業(集團)等16家股東再次將其持有的大眾保險4.52億股股份轉讓給史帶補償,占總股本的31.54%。轉讓后,史帶補償股權增長至70.73%。也正是這一年,大眾保險正式改名為“史帶財險”。
2015年7月,經原保監會批準,史帶補償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取得上海煤氣第一管線工程、吳江市油脂合計2419.2萬股史帶財險股權,占總股本的1.69%。轉讓完成后,史帶再保險股權增加至72.42%。
2019年6月,銀保監會批準中金投資(集團)將其持有的7200萬股史帶財險股權轉讓給史帶補償。轉讓后,史帶補償持股比由72.42%增長至77.45%。
今年年初,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城市地理信息”)也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清其持有的史帶財險180萬股權,占總股本的0.13%,轉讓價格288萬元。7月,一紙銀保監會的批文,該筆股權正式“落袋”史帶補償。交易后,“史帶系”合計持有史帶財險股權由97.45%提升至97.58%。
李文中指出,“一般來說,大股東只要掌握了控股權就可以控制該企業,不需要掌握絕對控股權,更不要說全部股權了。而且,在掌握控股權的前提下將股權分散出售給其投資者,有利于分散控股股東面臨的經營風險。”
但史帶財險的外資股東執著于拿下更多股權,在李文中看來,可能是史帶財險的外資大股東持續看好我國財險市場的發展,且經營風險小,能夠持有更多的股權意味著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其次,史帶財險的外資股東實力雄厚,沒有迫切的融資需求。
發力非車連續6年盈利,將帥齊換再言不做健康險
隨著公司性質由中資變外資,改名后的史帶財險開始著手差異化布局,逐步退出車險市場;2016年1月,史帶財險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車險業務,主攻非車險業務。
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史帶財險第一大險種為車險,承保連年虧損,業務占比一直在六成以上。2015年,也就是更名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企財險成為史帶財險第一大險種,車險則降至為第五大險種,占比降至8.53%;2016年至今,前五大險種中再無出現車險身影。經營非車險的一大益處即是承保利潤好轉,2019年前5大險種承保盈利321.3萬元。
同時,史帶財險采取直保業務和分保業務兼顧的發展模式,這同樣是其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在2014年及以前,其保險業務收入九成以上來自于直保收入。2015年,分保費收入占比提升至57.9%,此后至今占比一直持續提高;2019年,分保費收入為8.86億元,占比提升至77.13%。分保費收入中,又分出較多保費,自留保費并不多。
對于這種看重分保收入的模式,李文中指出,“分保業務對于分出人來說,如果自留保費低,分保比例較大,那么就有點類似于‘保險代理人’,看重的可能是分保傭金收入。史帶財險采用這種發展模式,可能是一種適合其發展的模式。”
李文中詳細分析道,“首先,這種模式要求分出人有較強的保險銷售能力,能夠從市場上獲得很多業務,只有這種才能從分入人那里獲得較多的分保傭金。其次,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分出人承擔的保險風險較小,公司發展更穩健;在理賠環節可以得到分入人的技術支持與指導,提升理賠服務的技術與水平。”
與之伴隨的是,史帶財險出現轉型陣痛,2014年至2016年這三年中,保費降幅分別為21.85%、49.03%、14.12%。2017年以后,保費收入才企穩回升。但擺脫車險承保虧損的陰影后,史帶財險自2014年開始盈利,至今已連續盈利6年。
值得關注的是,年內,史帶財險完成董事長、總經理更替。3月,董穎接替張興,出任史帶財險董事長,其在股票、基金行業有豐富的從業經歷 。4月,空缺已超1年的總經理一職得以補位,周昊明獲批出任總經理,其在財產工程險領域擁有超20年的從業經驗,對中國以及亞洲的保險市場有深入的了解。
年初,還是擬任總經理的周昊明即公開表示過,“我們兩件事不做,一是車險不做,二是健康險不做。”
在周昊明看來,中小公司,車險業務難以做好、難以盈利。非車險中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長快,賠付同樣增長快,盈利能力值得商榷。業內專家也曾和藍鯨保險表示,整體來看,行業健康險業務增速較快,但虧損面比盈利面來得更快一些。(藍鯨保險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