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
”
這是5G的愿景,也將給保險業的變革帶來新的增長動能。
技術賦能未來新生活,保險業亦將迎來新戰場。5G+保險,究竟將在哪些環節和板塊帶來變革?
中國電信是最早發布5G白皮書的運營商。近日,中國電信集團數字化應用能力中心,行業推進部負責人,金融行業解決方案資深專家余音,從5G的專業角度結合自身多年保險行業解決方案經驗總結了“5G賦能保險行業,助力保險行業數字變革”。
以下為余音在“2019數字時代·保險高峰論壇”上的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很高興能參與這場保險行業的盛會。今天整體有點超時,我看看能否用5G速度快速分享我的想法。
我演講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5G核心技術的簡介,大家都在說5G,到底5G是什么?都說4G是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實際中5G怎么改變社會?第二部分是關于5G賦能保險行業的應用,目前已經在和保險客戶做的一些5G聯合實驗室的場景和情況。
1
-Insurance Today-
5G技術三大“內核”
說到5G無線業務,肯定要說到頻譜,關于多少兆的問題。從傳統電信運營商最下層已經有了2.6GHZ、1.8GHZ等4G業務覆蓋,但到5G時代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是頻段的升高。按照傳統無線業務技術,在頻段無限升高的情況下覆蓋層會越來越小,這就會造成運營商的建網成本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工信部公布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600050,股吧)是擁有3.5G頻段, 100兆的帶寬,中國移動有4.9G頻段,有什么區別呢?從中國移動的4.9G頻段來看,在整個世界5G產業鏈里是沒有設備支持4.9G的,所以它是一個非常不成熟的鏈條。其實對中國移動來說不是很公平,它需要中國移動投入大量的資源,來拉動整個5G和4.9G的產業鏈。而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享的3.5G100兆,從傳統建網模式看是非常有優勢的。這種情況下怎樣把5G網絡做得更好,主要是依靠5G的三個核心技術:
“內核”一: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
第一個是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以無人機為例,原來無人機都是用2.4G的遠程傳輸技術,為什么不用運營商的卡來傳輸相關視頻呢?因為無人機在天上飛的時候沒有運營商的信號。運營商所有基站都是從上往下覆蓋,而不是從下往上覆蓋,所以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無人機都無法連接到運營商的信號,只能運用2.4G傳統的傳輸模式。
到了5G時代,特殊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圖上左上角這個天線,現在它支持64通道,這說明它可以通過不同的通道來覆蓋不同的區域。也就是說如果無人機和電信網絡之間有相互感應措施的話,天線就可以根據無人機的路線來進行信號的覆蓋,也就能讓無人機快速傳回相關視頻業務,這是在5G時代很大的一個變化。
“內核”二:SA組網
第二個是非常核心的,運營商到底是用SA組網還是NSA組網?它們最大的區別是,NSA組網只是使網速變快,對老百姓(603883,股吧)和傳統企業來說就只是網速變快了,但5G相關的切片等特性使用不了。而SA組網的核心建網方式才可以讓工業領域和相關數字產業能夠使用這種5G幀的核心技術。
這部分主要突出兩塊:5GC全云化架構以及MEC下沉到邊緣。
首先核心網絡的建設是全云化的,原來4G是傳統服務器的模式,無論從擴展性還是相關維護都會更復雜一些,并且在維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整體核心網云化以后,可以感受到擴展容易了。原來的組網方式(比如IT的推進)總會受到運營商的限制(帶寬限制和核心資源限制等),導致很多IT基礎建設跟不上。云化以后擴展就會非常快,全云化架構,微服務應用支持全業務連接,具有時延低、業務切片、加載靈活、分布式部署等特點。
其次核心網很多的能力下沉到了邊緣。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做一些工業化測試的過程中,像電網、石化對整體應用場景要求延時20毫秒以下,但電信原來在4G時代提供的網絡是必須要走到核心網絡才能返回來,經過網絡結點和相關光纖傳輸的消耗一般在200毫秒左右,很多場景實現不了,比如無人駕駛等等。現在有了邊緣計算、MEC下沉以后可以讓時延降低到5毫秒以下,這樣就會保證相關工業領域應用的實現。
這塊看起來似乎和保險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在很多場景中,比如港口有很多駕駛集裝箱門機的司機,通過無人駕駛技術,這些司機就不用在門機上而是在辦公室操作了,他們原來在保險公司購買的相關保險包括人壽險等等,就都需要重新去評估了。所以,5G技術和保險行業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內核”三:端到端切片
第三塊技術是端到端切片。
原來4G時代只能做到基站到基站端的切片,手機端沒有保障。比如開一個視頻會議,視頻會議系統在手機端連接的時候,尤其在機場大連接的場景下,無法保證帶寬。但到5G時代運營商可以把手機到手機端或者到服務器端完全做到切片保證,同時還具有一種靈活性的。比如原來的計費是按月,開通了業務以后這個月的錢一定要交。但到了5G時代,也許只在“雙十一” 搶購這幾個小時保障流量,就在這個時間段內付費這個業務,不需要額外購買一個月了。這塊也對整個行業帶來的變化非常大。
目前來看,電信5G整體在行業體驗上領先友商80%以上。大家看閱兵,今年多了很多有人進入裝甲車和坦克里的場景,原來沒有是因為這個場景是高清直播,需要大量的上傳帶寬,今年我們配合央視在裝甲車里配備了很多CPE設備,來保證裝甲車中影像的上傳。大家知道視頻監控都需要上傳帶寬,LTE4G上傳帶寬最多在10兆左右,現在基本降到1個兆、2兆,高清一般20兆左右的頻率,這個只能在5G的時代才能實現。
總結一下,5G時代并不是傳統數據中心的IT建設+運營商專線+客戶端構成整體的應用,而是5G+云+生態。在5G時代,中國電信需要考慮“5G+云+DICT應用”的模式,構建“資源+平臺+生態”來賦能保險行業業務變革。
2
-Insurance Today-
“5G+保險”:軟件+硬件
下面分享一下中國電信在保險里做的領域。
5G智能云平臺:視頻+通信
在這之前分享一下我們的兩塊平臺能力:5G智能視頻云平臺、5G智能通信云平臺。
首先是5G智能視頻云平臺的云監控、云會議和云直播的能力。
大家知道很多視頻場景都需要安裝攝像頭,并且在攝像頭后面提供很多算法服務。真正困擾保險公司的是這些保險職場的攝像頭的安裝和維護,真正的操作模式是困擾IT人員的,保險公司畢竟不像中國電信是重資產運營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信打造智能視頻云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中國電信的相關渠道和相關裝維能力分享給保險行業。
具體來說,第一部分是接入能力,我們把所有的攝像頭和軟件平臺解耦。比如說市面上,要買海康的設備必須要用海康的平臺,但是中國電信的平臺可以兼容符合國家標準的目前市面上的400多款攝像頭,保證整體攝像頭采購溢價上能夠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部分是存儲,這是運營商傳統優勢,這里不多說了。
第三塊分析的部分在做生態和整合。中國電信不具備軟件算法的開發能力,我們也在和保險公司以及與相關的人工智能公司合作,比如曠世、商湯一起開發相關的人工智能的算法。
其次智能視頻里的云會議和云直播的部分。我們做的云會議和傳統云會議有很大的區別。傳統會議的方式,比如在外面(高鐵上、火車站等車)的時候,使用手機召開會議,如果有一個電話進來,按照運營商通信芯片電話通信優先的設置規則會優先接聽電話,會議就會中斷。而智能視頻云會議有一個優勢,我們在通信芯片的設置里要求它反饋一個回鈴音,您在會議的時候,它會反饋給對方“對不起,您呼叫的電話在會議中”,這是運營商區別市面上任何一家云會議的核心能力,這保證了您在實際辦公中不會受到相應的干擾。直播也不用說了,這塊雖然是非常小眾的產業,但是運營商有直播的牌照,包括今天的會議我們也投入了直播,現在可以在網上觀看。
第二塊是5G智能通信云平臺的智能云呼以及智能云總機。中國電信在2008年接手CDMA之前沒有移動電話只有固話和寬帶,固話的部分像碼號和核心通信資源(比如中繼線等)都是中國電信的資產。
現在數字化時代我們所有的軟交換設備都IP化了,在這種情況下把它封裝成一個生態,形成三個能力型的產品:那就是“云中繼”、“云錄音”和“工作號”。目前在跟很多保險公司分享這些能力,比如把“云中繼”能力接入保險公司呼叫中心,在呼出的時候可以使用當地的固話。
保險公司北京呼叫中心打電話的時候會顯示010的固話,但是一般深圳客戶看到不是0755的固話是不接的,這種情況下,通過電信的變號方式,打給深圳顯示0755,打給上海顯示021。這種固話的模式,為保險公司呼叫中心回訪和相關營銷業務提高了大概30%左右的接通率,目前平安、人保等相關呼叫中心都在使用。
“工作號”的典型場景就是在滴滴、物流等相關方面的使用,它就是手機號碼保護,通過這種方式把客戶信息真正留在公司內部,而不是被代理人帶走。
5G場景:智慧職場+智慧理賠
下面我們看看相關的場景:
第一個場景是智慧職場,我們配合保險公司做了一些5G聯合實驗。首先是在職場入口部署人臉簽到設備,節省簽到時間。很多保險公司做了一些APP打卡(代理人到職場以后打卡并進行人臉識別來確保是本人),而代理人的應對方式也在不斷更新。
我們在一次試驗中發現,有代理人拿著另一個代理人的照片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后來人臉識別技術更新,要求眨眼,就有人打印一張大照片并把眼睛部分摳開,然后在照片后露出眼睛眨眼,同樣通過了人臉識別的要求。
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保險公司用攝像頭來解決打卡的問題。使用攝像頭在代理人進門的時候自動打卡,但這種方式在人流量大的時候,對攝像頭和邊緣計算的要求非常高,以前實現不了。現在我們在一些保險公司的場點部署了這種環境,來做邊緣計算的處理,保證視頻監控在大流量下(比如一個職場有200人都在8點50到9點入場),能夠快速處理人臉,保障打卡的成功率。
還有在代理人在線培訓或者早課過程中,監控保障大家是不是在低頭玩手機、有沒有認真聽講,同時用會議加直播的方式能夠為保險公司提供從規劃、到執行、到評估的線上培訓平臺。
同時像我們和中保信控合作承建的“雙錄”(錄音錄像)質檢業務,為了確保銷售行為符合行業監管要求,通過“5G+智能分析”把工作錄音錄像實時傳到云端并進行實時分析,并支持實時智能質檢和后期人工抽檢。目前“雙錄”人工分析的市場價大概每單6-8元,通過智能分析能夠快速降低成本并且更加高效便捷。
第二個場景是智慧理賠,我們和很多保險公司做了理賠共享的場景。傳統保險公司救援業務都是隨機派單的方式,而現在可以在真正發生車禍時,通過APP進行就近派單,由理賠人員過來查勘,實現遠程定損,同時將客戶號碼進行隱藏,保障客戶的隱私性。整體將這塊業務的服務進一步升級。
前幾天,我陪著一家重汽生產公司的人去客戶處調研,他們是生產閱兵時拉導彈的車輛的。這家公司的客戶很多是大型物流公司,這些物流公司在使用他們車輛的過程中反饋了很多問題,其中一點是小車修理相對簡單,但大車修起來非常復雜,并且有些配件在本地并沒有備貨,比如在云貴高原很多地區修理廠的配件一個省只有一個。
這里就有了很多保險公司的機會,因為他們本身沒有用任何金融手段來做這種傳統服務模式。我們配合做這塊5G的升級改造時,在現場聽維修站的客戶說,他等了一天,這大車動不了,一天的時間能損失幾萬元,并且維修人員來到現場后第一時間會按照保險公司的要求先拿手機來回把車拍攝20分鐘。
這時候客戶已經要瘋了:好不容易人等來了,還不修車,要拍二十分鐘。那怎么改變這個場景呢?就是通過5G信號覆蓋,配備一個記錄儀,實時把信息以及相關操作都傳回去,實現遠程視頻定損,同時用戶自主選擇修理廠和4S店,整體完成定損相關工作,從而快速解決這部分的場景。
我今天分享的內容就這么多,謝謝大家!
系列回顧
新生代險企董事長三年感悟:保險的每一個環節都值得重做一遍
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CIO眼中的科技重構保險增長力:價值鏈和產業鏈創新雙輪驅動
數字化!數字化!數字化!一個百家金融機構“診脈者”的思維構建
輕資產數字化時代,保險助力千億“知產”變資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