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巨災保險發展難題逐步破解
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錢林浩
應急管理部近日公布的統計信息顯示,截至7月28日,主汛期以來,洪澇災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省(區、市)5481.1萬人次受災,158人死亡失蹤,37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4.1萬間房屋倒塌,36.8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283.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1444.3億元。
與近五年同期均值對比來看,今年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和倒塌房屋數量均有下降,但受災人次上升23.4%,緊急轉移安置人次上升36.7%,直接經濟損失上升13.8%。面對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人們愈發意識到,維護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和保證居民生產生活安全需要更加完善的風險保障,巨災保險也因此再度受到廣泛關注。
科技助力 巨災模型實現突破
受到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正在上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不斷加劇惡劣天氣事件的強度和發生頻率,因而,相關評估將存在更多不確定性。在未來幾十年間,此類事件造成的經濟和保險損失將不斷上升,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威脅。從全球范圍來看,2019年自然災難和人為災害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為1460億美元,其中,全球保險業賠付了600億美元的損失。另有專家表示,隨著城市中心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斷增加,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天氣事件造成的損失將進一步加劇。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較為嚴重。應急管理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臺風、干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2019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我國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12.6萬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億元。
由此可見,我國加快推進巨災保險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國加快了發展巨災保險的步伐,巨災保險試點于2014年率先在深圳落地,隨后寧波等多地均在巨災保險領域展開探索。但就現狀而言,巨災保險的發展仍面臨一些難題。
例如,模型的科學性對于巨災風險評估十分關鍵,而搭建數據模型需要建立高質量的數據庫,后者有賴于科技提供支持。專家表示,建設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巨災模型,需要構筑一個開放共享的巨災大數據平臺,這就需要發揮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作用。對于保險業自身而言,要想長期參與到國家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去,并在其中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重要作用,同樣需要全面、高質量地采集有關數據,掌握并量化巨災對保險業務產生的影響和損失。
去年8月,中再集團發布了經中國地震學會認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商業應用的“中國地震巨災模型2.0”。該模型儲備了大量前沿科技和豐富可靠的基礎數據,可以科學評估地震損失,是我國保險業深度參與地震防災減災的關鍵支撐技術,扭轉了我國保險業長期購買國外模型公司產品的狀況。據了解,該模型能模擬中國大陸及其周邊地區500萬年共計3億多個地震隨機事件,精準快速測算經濟損失和保險損失。不僅可以為保險公司商業化使用,制定精細化巨災風險區劃和限額管理、快速評估承保業務的保險損失、優化設計再保方案;也能夠為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使用,以快速評估地震災害經濟損失,輔助制定地震防災減災綜合規劃方案。
加強風險管理 業內實踐逐漸深入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逐漸深入滲透到保險業的轉型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這在巨災保險領域也有體現。
2016年,上海保交所正式上線運行巨災保險運營平臺,為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以下簡稱“地震共保體”)提供承保、理賠、交易結算等綜合服務。巨災保險運營平臺集中積累承保理賠數據,能夠指導巨災保險和再保險合理定價,為保險業參與國家防災減災工作以及開展巨災風險證券化實踐做好基礎數據和技術準備。與此同時,科技賦能顯著提升了巨災保險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云計算和分布式技術等科技的應用,不僅保障了平臺的安全、穩定運行,也極大地促進了業務處理效率。據介紹,壓力測試顯示,上述巨災保險運營平臺能支持25萬份投保清單在5分鐘內完成上傳。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巨災保險在應對災害的過程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后,上海保交所迅速會同地震共保體,對距震中100公里所涉及行政區劃內的保單信息進行統計,提取受災地區房屋投保數據,排查地震影響、檢視出險標的。截至2019年6月18日上午,便統計出宜賓、瀘州兩地投保房屋共19.41萬戶,其中,宜賓11.57萬戶,瀘州7.84萬戶,投保清單隨即發送至地震共保體執行機構,以支持當地查勘理賠和抗震救災工作有序開展。
業內專家還表示,保險機制是損失補償與風險控制的統一,保險應對巨災風險的價值并不應該只體現在災后補償,而更應該重視發揮保險行業在巨災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優勢,通過科技應用,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助力防災減損。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平安產險自主研發的DRS鷹眼系統,通過聚合海量地理、災害、氣象、保險數據,可以實現承保客戶快速篩選、精確預警、防災減災和救援力量精準投放。這一系統可在巨災保險領域支持防災減損:災害來臨前,系統可以對承保客戶發送災害短信預警,客戶也可以利用系統查詢所在地點的自然災害評級,提前做出防災應對。在近年的防汛救災工作中,平安產險江西分公司就運用該系統,對鄱陽湖洪水災害進行定量化的風險評估與災害預警,篩選重點客戶組織現場防控工作,完成災前預警通知企業客戶、工程項目共計250家,并且通過線上平臺推送95萬條預警短信,在85個地勢低洼路段設置了警示牌。
責任編輯:張譯文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