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安財險償付能力報告鬧“烏龍”?股權超標至“102.29%”!
來源:A智慧保
在永安財險發展歷史上,股權變更及股東紛爭并不少,然而因股權變更鬧出“烏龍”還是頭一回。近日,永安財險披露2020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股權總數超標“100%”至“102.29%”,一場股權變更帶來的“后遺癥”,難道有這么大?
7月28日,永安財險發布2020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今年5月,平安銀行轉讓股權一事已落實到業績披露中,平安銀行已退出永安財險股東名單。但意外的是,正因這場股權變更,永安財險的二季度報告中,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
“A智慧保”發現,在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中,永安財險的股東依舊是22家。但此前發布的股權變更書顯示,平安銀行退出后,其股東數量則變為21家。為何股東數量沒有變化?
為此,“A智慧保”詳細對比二季度與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發現,原來在永安財險新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中,股東一欄中“憑空”多出了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且持股比例4.81%。依照此前的文件,平安銀行所持股權的接收方是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而現在,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依舊在永安財險的股東名單中,只不過持股比例并未發生改變,依舊是2.29%。
“憑空”增加一家股東,且持股還多于之前轉讓的股權,令人疑惑。“A智慧保”統計永安財險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的股權,為102.29%,意外超過了“100%,且多出的部分,恰巧是平安銀行所轉讓的股權。
或許,這次股權“烏龍事件”,還是來自于對公司名稱的混淆。責任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傻傻分不清楚的尷尬,令這次報告變得“無效”。
股東名稱烏龍頭一回
其實,在償付能力報告中,“烏龍事件”經常發生,為此也會有各種更正文件。
資料顯示,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最頻繁的“烏龍”便是數據問題。例如,2017年一季度,信達財險(現更名為“國任財險”)報送的流動性覆蓋率壓力測試情景一為44.9%、壓力測試情景二為43.8%,均低于100%。后來經核實,在兩種壓力測試情景下的流動性覆蓋率均高于200%,上述數據因公司流動性風險填報人員數據報送口徑理解有誤而鬧了“烏龍”。
在上市公司中,“烏龍事件”也不少。2017年,對因收購CARTELOCROCODILEPTELTD 95%股權的會計處理以及韓國網紅pony形象顧問費攤銷等會計處理與審計機構處理不同,招來了監管函;科陸電子發布“兜底式增持”倡議書的“烏龍事件”著實讓市場消費了一把,因為倡議書把該公司名稱“不小心”寫成了其他公司,被投資者評論為:董秘“復制粘貼”不走心。
而像這次永安財險將股東名稱搞混淆,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一烏龍事出有因。
5月18日,永安財險發布股東變更公告顯示,平安銀行擬將所持有的永安財險2.52%的股權轉讓給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國際信托”)。轉讓后,平安銀行將不再持有永安財險股份,陜西國際信托持有永安財險股份變為4.81%。
“A智慧保”查閱天眼查信息發現,陜西國際信托乃陜西國資委控股下的子公司并沒有“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公司名稱。而平安銀行的“離別”,恰好也為陜西國資委在永安財險的“控制權”上再助一把力。
說起永安財險,或許多會想到其波折的“前世”。從被接管到整頓,再至重新出發、大股東爭權、高管“內斗”、小股東離場,永安一直陷入“不安”中。
資料顯示,從目前永安財險的股東持股看,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共有7家。如按照股東性質分,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永安財險的國有法人股則變為51.74%,社會法人股則變為48.26%。
國有資本超50%的持股比例,宣告了控制權的歸屬。或許,關于大股東控制權爭斗的話題,也將有暫時性的答案。
上半年表現不俗成績單
回到這次償付能力報告上,永安財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05.22%,較一季度末的214.92%,下滑了接近10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永安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為30.71億元,凈利潤1.7億元。結合一季度表現,2020年上半年,永安財險凈利潤2.06億元。在抗擊疫情之下,保險業務與2019年相比,取得了不俗的表現。2019年,永安財險的凈利潤為2.89億元。
資料顯示,在中國保險市場第一次擴容潮中誕生的永安財險,可謂地方法人險企的“鼻祖”。1996年,由陜西省政府主導,聯合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共同成立的永安財險,與泰康、新華、華泰、華安同期而生,注冊資本6.8億元。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