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保險發展:挖掘痛點鼓勵創新,“借機”改革疫情暴露問題
5月21日,2020年兩會拉開帷幕,作為為風險兜底、為社會發展護航的“保險”,依然是會議的關鍵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5提保險,再提“強化保險保障”,而與此同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立足于保險一線,為保險業擊破痛點、扎實發展、創新推動提出建言。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疫情期間,也有部分風險缺位的情況暴露,而此時,也成為了相關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拓展、改革的佳機。
挖掘既存痛點:完善養老風險保障體系,劃歸網絡互助入監管體系
保險保障,應緊跟市場所需。兩會議案中,不乏針對于現在風險保障進行完善、深化的相關建言。梳理來看,兩大熱點,一方面針對于當前中國老齡化現狀,建言優化稅延養老險、長期照護險,從而完善我國養老保險保障體系;另一類,則是針對于近兩年快速發展的網絡互助,借保險之名營銷,業內對其監管加強,提出建議。
稅延養老險:
伴隨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保險的缺口逐漸暴露,近年來,稅延養老險試點工作再多個城市逐步推進,但從業內反饋來看,市場發展情況,低于預期。試點區域窄、時間短;稅收優惠額度有限、操作流程復雜等相關問題難以提升保險機構的發展積極性,試點工作,亟待突破瓶頸。
針對稅延養老險試點工作的既存痛點,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給出建議。
具體包括,加強國稅總局與銀保監會、中信保公司等單位的溝通配合,對運營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的相關保險公司進行指導和配合;政策方面,加強效應分析,持續做好稅延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跟蹤數據變化;降低領取階段稅率,擴大政策覆蓋人群,建議領取期75%部分領取金額適用稅率從10%調整為3%;建立自動加入、繳費配比等機制,加快提升市場參與率,探索建立自動加入機制和繳費配比機制;實現稅務信息共享,簡化稅務申報流程。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韓沂的建言也針對于稅延養老險問題。
“應盡快出臺新的稅延養老保險政策或延長試點期限,穩步推進試點擴面擴容”,韓沂提出,同時,為降低政策推進難度,可考慮先行開展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地區擴面工作,使更多居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同時,在韓沂看來,應調整稅收優惠額度,提高政策吸引力。進一步降低政策復雜性,取消6%收入限制條件,適當提高延稅額度,可參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中贍養支出的抵扣標準,將限額提高至每月2000元,將個人投保商業養老保險支出作為專項扣除項目,簡化業務操作,提升群眾參與意愿。
另一方面,應調整領取期稅收政策,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合理調減稅延養老保險領取期稅率,如調整為領取時統一按不高于3%稅率納稅。進一步研究制定差異化領取稅率,引導消費者終身領取或不少于15年的長期領取,確保資金的養老用途。
長期照護險:
長期照護險也是近幾年頻頻被提及的險種之一。2016年啟動試點以來,長護險 推進至今已近4年時間里,但產品價格高企、內在保障需求低、關聯服務欠缺等問題卻始終未能有較好的解決,四年試點,難走出“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期。
全國人大代表、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提出, 2019年全國已經逾60個城市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其中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的比例約70%。但各地試點的籌資方式、運作模式、相關標準都各有差異,為未來的制度統一帶來一定的障礙,建議加快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立法。
“我國社會保險形式的長期護理保險與德國和日本的模式較為相似,這兩個國家都有長期護理保險的專門法律”,在此基礎上,周燕芳建議,我國可參照類似模式,既有應對現實之需,亦有應未來之遠見,先公告,后實施,在期間做好長期護理保險立法的要素準備,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窗口期,并且在實踐中通過條文修訂,逐步完善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也在居家養老角度提及長期照護險的關鍵作用。
張琳提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面臨著投入不足、社會資本投資困難、醫養結合體制存困擾、人才不足四大困境。建議政府投資建設互聯網養老信息平臺,避免撒胡椒面式投資,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其次,支持民營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與此同時,醫養結合并非將醫保的資金用于養老,醫保是用于治病的資金,而養老需要的資金主要是老年護理和老年康復的資金。在養老院應該是協助老人的健康管理,慢性病的康復和重度失能的醫護工作,而不能“醫”大于“養”。因此,只有盡快開展長期護理保險,才能真正解決養老護理的資金瓶頸問題。
網絡互助:
網絡互助作為一種新型的健康風險分散機制、數字金融創新的方式,近兩年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需求推動新模式的發展,但新型模式下潛藏的虛假宣傳、噱頭營銷卻頻頻使消費者踩雷。網絡互助有別于保險服務,但卻在風險保障意義上存在共性,業內預測網絡互助行業在2025年將涉及4.5億人,相關監管也必須到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提出,網絡互助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經營風險、信息風險、失范風險以及道德風險,在目前相關監管部門中,銀保監會的職能最接近網絡互助的業務本質和屬性,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建議盡快將網絡互助納入銀保監會的監管框架之內,并根據其獨特性建立適配的創新監管方式,防止重蹈“P2P網貸”的覆轍。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教授張琳的議案之一,同樣涉及網絡互助,其建議,引導網絡互助納入到現有保險監管體系中,設定規范性的市場運營機制,健全會員準入標準體系和事后評估審查體系,要求互助平臺進行報備,防范逆選擇風險和事后道德風險。
助推保險創新激發活力:保障緊跟跨境、科創風險
解決既存風險,也不可忘發展創新。與國際相比,中國保險業發展密度與深度均有所欠缺,風險敞口有待進一步覆蓋,產品服務、發展模式亟待優化。
跨境保險保障: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發展與全球一體化,中國居民、中國企業“走出去”速度加快,海外求醫現象也日趨常見,全國人大代表、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提出,針對此類人群跨境醫療的風險保障存在缺口,跨境健康保障的供給需要通過保險業務創新解決。
對此,周燕芳建議,首先允許創新開發跨境人民幣保險。其次,出臺在上海試點跨境人民幣保險的指導意見,跨境人民幣保險的創新和推出需要得到央行和市政府相關政策支持及指導。
再次,提供相應外匯管理政策支持。建議允許壽險公司試點經營涉及長期外匯管理相關的保險業務,允許壽險公司通過自由貿易賬戶在離岸市場換成相應的外幣投資到海外市場或境外人民幣市場,獲得與風險相匹配的保障收益,該業務資金管理金額應當不受公司的QDII額度限制。
專業科創保險公司:
科創產業,正是風口,無論是從融資還是專業風險角度而言,科創保險需求,均在與日俱增,但基于數據壁壘、專業受限,相關保險保障還存在缺位。盡管已有部分險企看好這一領域并開啟布局,但從體量、細化程度來看,仍是杯水車薪。
全國人大代表、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提出,國內科創行業保險需求巨大,應建立完善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并積極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科創保險組織。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作的經營模式,不斷提高科創保險的經營管理水平。
“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科創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層面籌融資難、無形資產保障缺失、專業人員風險大保障低、科技成果轉化難等痛點。圍繞科技研發的全生命周期,保險可以提供周密而全面的風險解決方案,保障科技創新與研發得以順利推進和落地”,周燕芳建議到,“同時,通過配合政府承接相關職能轉變,保險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基礎、前沿及公益性研究,充分發揮資金杠桿效應,擴大財政資金支持范圍,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商業保險信息共享與支持平臺:
數據壁壘,是保險機構在為各個領域提供風險保障時,均需攻克的難關。全國政協委員、輝瑞中國企業資深顧問馮丹龍建議,建立商業保險信息共享與支持平臺。
“促進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盡快形成有序互補,仍是商業保險發展中最須關注的問題,需要從規范化引導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以及深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與包括商業健康保險在內的各類補充型保障有序銜接這兩個角度共同著力”,馮丹龍分析指出。
基于此,馮丹龍建議,銀保監會可推進建立商業保險信息共享與支持平臺,并與國家醫療保障局配合,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基本醫保信息、醫院醫療信息對商業保險公司適當開放。
同時建議國家醫保局加快推進和落實基本醫療保障清單化管理,通過細化基本醫療保障的范疇和發展預期,明確商業健康保險在整個醫保體系內的發展范圍。建議國家醫保局在推進執行醫保支付標準時,注意有效保障基于多元化醫療需求。
疫情促風險缺口浮出水面,臨改革佳機
今年兩會,還獨具特殊性。2020年初的疫情,成為一次風險暴露的契機,如何完善特殊時期之下的風險保障,也是兩會期間相關議題的建言方向。
醫療責任保險: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提出,要加快完善國內醫護人員醫療養老保障體系,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美“逆行者”提供支持保障。
從法規修訂方面,張琳建議修訂《關于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用公款為個人購買商業保險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僅能為醫護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限制,讓醫院可結合廣大醫護人員的實際需求,選擇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保障產品和服務。
從制度完善方面,由于職業年金制度在各地的執行存在一定差異性,張琳建議推進各地加快建設待遇水平相當的編外醫護人員年金計劃,提升其保障水平。與此同時,張琳提出建議拓寬商業健康保險供給,為醫護人員購買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強化醫護人員的職業保障。
失業保險制度:
當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此次疫情給多個行業、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仍有不少員工面臨失業困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提出,此次疫情將是不應浪費的一次改革機會,應盡快修訂《失業保險條例》,改革失業保險制度。
據了解,《失業保險條例》的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早在2017年12月就已經完成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至今沒有公布修訂版。鄭秉文指出,長期看,修訂《失業保險條例》才是改革的根本,并應重點從兩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是提高制度瞄準度。現狀是,參加進來的群體基本都是不失業的群體,而很多失業風險高的群體和企業卻沒有覆蓋進來。
其次,需完善制度設計。鄭秉文提出,目前《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領取失業金條件十分嚴苛,地方反映十分強烈。例如,“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這一限定條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引發了一些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而現實中有大量“被辭職”的現象,很多企業常以減薪、調崗等方式,逼迫勞動者主動辭職,這么做既規避了規模裁員的制約,又可以規避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勞動者也不愿意在其個人檔案中記錄下被辭退的情形,導致大量勞動者享受不到應有的失業保障。應放寬失業農民工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限制。(藍鯨保險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