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試點

周延禮: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試點
2020年05月20日 03:40 證券時報

買銀行理財吃虧上當?遇到銀行霸王條款?告訴我們幫您解決并贏取1000元現金大獎。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加強政策研究 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試點

  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

  “我認為可以加強政策研究,積極開展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巨災保險試點,探索完善巨災保險制度體系。”對于保險業如何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如是說。

  他表示,短期內,可以指導行業開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產品,選擇有意愿的地方政府,先行開展試點,積累試點經驗。中長期內,可以結合各地試點,對試點運行情況進行總結評估,研究擬定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巨災保險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助力民生保障體系建設。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周延禮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就保險業多個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他表示,今年的提案將聚焦大病保險、健康保險、養老保險、延稅型壽險、農業保險等領域。

  保險業進一步發揮作用

  聚焦“六穩”助力“六保”

  證券時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保險業以多種形式參與抗疫和推動復工。您如何評價保險業表現?行業如何更好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

  周延禮:保險業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通過捐贈保險、擴大承保責任、開發專屬產品、提供便捷理賠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經濟生活回歸正常,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當然,疫情沖擊既給保險業帶來了一定挑戰,也帶來一些有利因素。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同時社會風險意識、群眾保險意識將得到顯著提高,對保險功能作用的認識將進一步加深,保險保障需求將持續增長,這是一個大趨勢。

  從行業自身來看,目前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流動性穩定,凈現金流入大幅度增加,具備較好的抗沖擊能力。疫情推動行業加快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轉變經營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科技化和線上化水平,行業競爭能力將繼續提升,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險保障需求。

  保險業要進一步發揮作用,聚焦“六穩”助力“六保”。

  一是加大保險供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積極對接社會保險需求,加大健康險特別是醫療險產品的供給力度。推廣“海南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等創新產品,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二是發揮保證保險融資增信功能,增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紓解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三是加大農業生產的保障支持。推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完善三大主糧大災保險機制和生豬政策性保險制度,支持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穩價保供。

  四是支持投資出口,積極保障經濟穩定運行,圍繞國家重大工程等加大風險保障,支持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為出口企業保駕護航。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保險,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資企業海外機構提供風險保障。

  五是發揮保險資金運用形式多樣的優勢,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投資力度,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六是穩定保險代理人隊伍的發展,吸納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七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保險發展。積極應用保險科技,繼續深度賦能保險業,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助力行業變革,為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巨災保險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暴發,讓保險業面臨如何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新課題。業內也有要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機制的觀點。您對此有何建議?

  周延禮:大范圍的病毒感染會給經濟、社會、人力造成巨大損失,從影響上來看與重大自然災害事件一樣,屬于巨災風險事件。在這些巨災風險事件中,各級政府實際上為抗疫救災和疫后重建承擔了無限責任,為籌集防治資金,通常采用重新分配預算、增加財政赤字等籌資方式,會對財政剛性預算和平衡造成沖擊。

  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機制,有利于發揮保險功能作用,形成市場化的風險分散機制,減輕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財政波動,助力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應予以積極支持。

  為此,我認為可以加強政策研究,積極開展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巨災保險試點,探索完善巨災保險制度體系。短期內,可以指導行業開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巨災保險產品,選擇有意愿的地方政府先行開展試點,積累試點經驗。中長期內,可以結合各地試點,對試點運行情況進行總結評估,研究擬定相關政策制度和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巨災保險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助力民生保障體系建設。

  外資保險帶來積極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近兩年來,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速,保險業開放力度顯著,外資險企也展現出較高熱情。您如何看待外資持續大幅加碼的動作?這輪外資的深入,會對中國保險業帶來什么改變?

  周延禮:近年來,中國保險業進一步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快推進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外資持續對中國保險業加大投資力度,顯示了外資對中國保險業長期向好發展的信心。外資保險機構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參與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堅定態度。隨著中國保險業持續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外資在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將越來越好。

  外資保險機構來華發展并拓展業務,將對中國保險業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是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中國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推動形成中外資保險公司優勢互補、公平競爭、和諧發展的局面。截至2020年3月末,境外保險機構在我國設立了64家外資保險機構、124家代表處和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涵蓋財險、壽險、再保險、保險資產管理和保險中介等各領域。

  二是有利于進一步引進外資成熟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專業技術,推動中資保險企業改革創新,從整體上提升中國保險業的競爭力。截至2019年底,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057億元,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36萬億元。外資保費收入和資產規模的顯著增長,有效地提高了中國保險業的資本存量。

  三是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保險業監管框架,提升監管有效性。我國目前已建立了償付能力監管、市場行為監管和公司治理結構監管“三位一體”的保險監管體系。隨著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加快,保險監管也將從注重數量型限制向注重審慎審查機制、從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

  保險資管豐富

  個人市場產品供給

  證券時報記者:資管新規后,保險資管被允許面向個人合格投資者發售產品,在服務居民財富管理的過程中,保險資管業與銀行、信托、券商、基金、外資資管等各類金融業態共同競爭,您認為保險的立足點是什么?應扮演好什么角色?

  周延禮: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居民財富同步增長。2020年一季度,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0.8%,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在此背景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漸旺盛,但同時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構成仍以現金和儲蓄為主,未來向資管產品轉移的潛力巨大。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主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其中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允許向自然人合格投資者發售。

  一是能夠有效豐富資管產品市場的供給,給予投資者更大的選擇空間;

  二是發揮保險資管機構管理長期資金的經驗,以及在大類資產配置、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的收益;

  三是通過與銀行、信托、券商、基金等機構開展良性競爭,持續促進保險資管機構自身能力建設,提升我國資產管理機構的整體水平。

  總體而言,保險資管機構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風格和優勢,做好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排頭兵”。

  新《證券法》實施

  為險資帶來新投資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新《證券法》已經落地,資本市場正持續深化以注冊制為核心的改革,保險作為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在此過程中應如何作為,既發揮好市場壓艙石作用又實現自身投資收益?

  周延禮: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鼓勵保險公司依法合規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目前,保險公司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重要的長期機構投資者,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優化投資者結構、穩定資本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證券法》實施后,保險公司將面臨新的投資機遇,需要不斷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在審慎監管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自主權,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匹配狀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開展更多的權益類資產投資。可以研究制定保險資金運用分類監管指標體系,支持公司治理完善、投資運作規范、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的保險機構,運用更多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積極開展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各類投資。

  同時,保險機構要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和來源穩定的優勢,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對企業復工復產的長期融資支持。通過股權、債權、股債結合的方式,為重大工程項目和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建立保險資管產品注冊服務綠色通道,對投資于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的產品,提高注冊發行效率,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二是積極應對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全力參與符合國家導向的投資項目,強化資金運用信息披露,增加資金供給,提升資金運用效率。

  三是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服務力度。開發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產品,提高支農支小投資力度,探索保險資金深度參與服務普惠金融路徑。

  四是加大對健康、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投資力度。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與保險業務相關的健康、醫療和養老等上下游產業服務力度,滿足社會多元化養老需求,積極參與養老金等第三支柱建設。

  融資性保證保險

  應控制風險敞口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保險業的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風險逐漸顯現,業內對該業務的爭論也增多。有觀點認為,這一業務對應的是經濟周期風險,保險公司不擅長管理這類風險,應謹慎參與。您如何評價這一業務?保險業如何管控業務風險?

  周延禮:近年來,由于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融資增信服務和為銀行的信貸資金損失提供風險保障,所以備受地方政府部門和融資雙方的青睞。但鑒于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的風險本質與銀行的信貸風險雷同,對該業務發展的總體要求,應該是小額分散、穩健審慎、風險可控,并通過監管制度約束保險公司夯實基礎建設、控制風險敞口。

  目前,不少保險公司開展此類業務,但行業90%的規模都集中在四五家大型保險公司。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融資性保證保險的賠付率不斷上升。對此,行業大部分公司均采取收縮業務規模、調整承保策略、足額計提未決賠款準備金等措施應對風險。

  下一步,在風險管控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是可以考慮修改完善現有業務的監管制度。通過進一步提高融資性保證保險的經營資質、降低承保限額、提高內控管理要求等控制業務風險。據了解,新的業務監管制度即將正式發布。(注:5月19日銀保監會已正式發布《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二是制定業務操作指引。制定融資性信保業務保前管理和保后管理的兩個業務操作指引,細化業務監管要求,規范操作流程,進一步提高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

  健康養老保險

  要擴大覆蓋范圍

  證券時報記者:銀保監會等多部門今年初發布《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健康保險、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大力發展老年人專屬保險的方向,并確立了到2025年的目標,比如健康險保費力爭2萬億。在這樣的機遇下,保險業應如何作為?

  周延禮: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持高速發展,產品種類日漸豐富,服務范圍不斷拓展。保險業銷售的健康保險產品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醫療意外保險、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五大類。2019年健康保險保費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賠付支出2351億元,同比增長34.78%,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保險業將通過規范競爭、加強管理、政策引領和完善制度等措施,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健康保險創新保障內容、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升服務能力,并保持穩健發展。

  一是用足用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適時擴大相關保險產品范圍,讓國家對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二是商業保險機構要提供包括醫療、疾病、康復、照護、生育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

  三是商業保險機構要把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應用納入健康保險保障范圍,支持醫學創新和健康產業發展;開發與癌癥篩查、診斷和治療相關的產品,服務國家“癌癥防治實施方案”。

  四是商業保險機構要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研究開發疫苗接種不良反應補償保險,化解醫療風險、減少醫患糾紛。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成為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民生、促進消費和拉動內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養老保險領域,保險業要創新多種適老涉老商業保險和養老金管理服務,服務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支持養老產業發展。

  一是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保險機構要提供終身領取功能的養老年金保險,特別是能夠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所積累的養老資金有效對接的即期年金產品。要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保障需求,開發滿足自主就業、靈活就業等創新創業就業人群特點和需求的養老產品。

  二是擴大商業養老保險領域開放。監管部門可以支持境外資本參股、設立各類養老保險機構,支持外資保險公司經營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通過引入國外成熟的養老保險業務經營和養老金管理經驗,提升我國保險業經營水平。

  三是強化養老保險基礎建設。完善數據標準,規范商業養老保險相關統計標準和統計規范。

  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引導市場主體在產品定價、風險管理、資產負債匹配、長期資金管理等方面加強經驗交流。保險機構要改進精算專業技術,加強長期穩健投資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夯實行業發展根基。

  五是保險業要優化產品供給、改善銷售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保費相對低廉、保障更加全面、服務更加貼心的產品和服務,重點在老年人需求較為強烈的疾病險、醫療險、長期護理險、意外險等領域進一步增加產品供給。

  長期護理保險擴大試點

  保險業大有作為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國家醫療保障局就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公開征求意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有望增多。您如何看待這一政策變化?應對老齡化和長壽化,保險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

  周延禮: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權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啟動3年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取得初步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負擔,為建立全國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累了經驗。保險業積極參與制度試點,在政策落地、組織實施、資金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主管部門和參保群眾的充分認可和肯定。

  下一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擴大試點,并延續委托社會力量經辦服務的方式,保險業也將繼續積極參與試點服務。我認為,保險業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行業專業服務能力建設,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向專業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二是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于長期護理保險業務,打造智能化、智慧化的長期護理保險運營管理服務體系。

  三是積極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等與護理服務相結合的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有益補充,滿足參保人多樣化的護理需求。

  四是支持保險業投資設立康復、護理、醫養結合等健康服務機構,參與護理人員培養體系建設,推動擴大康復輔具應用,提升長期護理服務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

  五是加強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監管,切實保護參保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提供保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進和

周延禮 巨災保險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21 三峰環境 601827 6.84
  • 05-21 宇新股份 002986 39.99
  • 05-21 德馬科技 688360 25.12
  • 05-20 凱迪股份 605288 92.59
  • 05-20 中泰證券 600918 4.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