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們幫你維權】近來,ETC糾紛、信用卡盜刷、銀行征信、保險理賠難等問題困擾著金融消費者,投訴多石沉大海、維權更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黑貓投訴】
原標題:華泰保險股權變局的“中年煩惱”:外資股東拿下絕對控股權僅一步之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按照王梓木的想法,“混合所有制和股權相對分散,要求管理者對全體股東負責,而不是對其中的單一股東負責,更適合公司的法人治理發揮作用,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如今,華泰的走向開始偏離他設想的軌道。
一面是安達保險的步步增持,另一面是中小股東投下的反對票,華泰保險似乎遭遇了“中年煩惱”。
如今,股權從分散走向集中,華泰保險又將何去何從?
安達步步緊逼欲掌控制權
安達保險步步為營。3月4日,華泰保險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發布了關于股東變更的公告。其中,安達美國控股公司擬將其持有的華泰保險全部股份轉讓給安達美國保險公司,共計約1.77億股,占比4.395%。
與此同時,君正集團及其子公司君正化工擬將各自持有的4.72億股、1.43億股轉給安達天平再保險。
轉讓完成后,君正集團及君正化工持有華泰保險股份將分別降至約0.2億股和2.61億股,持股比例降至0.55%和6.5%。
兩項受讓完成后,安達天平再保險將持股約10億股,持股比例從9.7755%增至25.0823%。
這意味著,本次轉讓完成后,安達保險將在華泰保險持股約46.2068%,距離華泰保險的絕對控股權僅一步之遙。
不僅如此,根據君正集團以往的公告,若這一轉讓完成,還將悉數轉讓所持剩余的全部7.05%股權給安達天平再保險,屆時安達保險持股比例將達53%,成為華泰保險絕對控股股東。
然而,半路殺出了程咬金。過去半個月,先是華泰保險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出席會議的9家小股東代表(占公司股份總額的21.4336%)中有表決權的99.2343%對這項議案投下反對票;后是華泰保險召開股東會修改公司章程,安達保險要求刪除華泰保險80%章程條款、調整董事會結構,但有36%的反對票,不符合公司章程修改需三分之二股東投票通過的規定,未能成行。
遭遇“中年煩惱”的華泰保險,成立之初有63家股東,籌集資本13.33億元,其中22家出資5000萬元,均持有3.75%的股份,股權相對分散和均衡,期初國有股東占絕大多數。2002年,華泰保險引入安達保險,占20%股份,成為華泰保險發展道路上的重要節點。2011年以來,華泰保險的國有股東出于各自原因將股權轉給民營股東,民營股東持股比例增大。如今,外資股東又謀求絕對控股權。
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2015年后,華泰保險民營股東持股比例逐步增大,使其對財務回報有了更高訴求,并開始在董事會發揮作用。如今,外資股東則是踩準了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節點。
按照華泰保險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梓木的想法,“華泰保險自成立起即推行混合所有制,既包含國有股東,也包含民營股東,后引入外資股東。混合所有制和股權相對分散,要求管理者對全體股東負責,而不是對其中的單一股東負責,更適合公司的法人治理發揮作用,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好的公司治理能保證優秀企業家走上領導崗位,并且有一定的連續性。混合所有制由于出資人的不同,權力來源不同,更適合采用市場化原則選擇任用企業領導人,給予其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承擔企業的責任和風險并分享企業收益,從而成長為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企業家。”
這是王梓木兩年前撰文中的一段話。如今,華泰保險的走向開始偏離他設想的軌道。
是否上市的股東博弈?
縱觀國內保險業,華泰保險算是穩健發展的代表。公開數據顯示,企業存續期超過50年的,在國外比例不超過5%;超過百年的,不到1%。以保險業為例,在國內保險公司任董事長超過20年的只有3位,包括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泰康保險董事長陳東升,還有王梓木。
華泰保險的發展歷程,先后進行了三次轉型。第一次戰略轉型始于2000年,華泰保險摒棄了粗放式發展的短期利益,“十一五”期間實現了以1%的市場份額賺得整個行業31%的利潤;“十二五”期間,華泰保險開始實施第二次戰略轉型,發展理念在過去“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和質量效益型發展”的基礎上,增加“差異化競爭”的新內容;“十三五”期間,華泰保險全面追求“價值成長”的新目標。
2018年,華泰保險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3.12億元,同比增長7.7%;利潤總額7.52億元,集團合并總資產467.72億元,凈資產129.92億元,凈資產收益率3.44%。累計實現投資收益16.91億元,投資收益率為4.53%。
一位保險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保險公司的經營和發展要有戰略前瞻思維,并有執行手段,企業要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后發現并用對人,建立一套系統的機制并確保執行到位,避免人浮于事。此外還要不斷創新,包括業務創新、流程管理創新、組織構架創新等。”
在這一過程中,“華泰保險是否上市”始終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王梓木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泰保險作為一家成立近20年的金融企業,謀求上市多年。上市是華泰保險發展戰略的目標選擇,既是老股東的夙愿,也是新股東的訴求。
但多年來,華泰保險的上市進程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這其中是否有股東理念不同而產生的分歧和博弈?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安達保險本身是一家美國紐交所上市企業,而且中外資保險公司處于保險市場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上市等問題的考慮或許不同。
公開資料顯示,安達保險于1985年在百慕大注冊成立,總部位于蘇黎世,1993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在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安達保險以322.43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66位。
不僅如此,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市場情況看,在股權變更后,保險公司的戰略、人事、業務是否存在變數都值得關注。
前述保險業內人士指出:“對于華泰保險的變局,應該從監管、國有股東、民營股東、外資股東、管理層等方面通盤考慮。”
EA門店模式向縣域市場延伸
談及華泰保險的業務,繞不開“EA模式”。所謂EA模式,即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發展相對成熟的專屬代理保險門店模式。該模式以門店為組織形式,在保險公司書面授權下,由個人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或個人獨資企業,并與被代理保險公司簽訂專屬代理合同。EA門店是獨立法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2009年前后,華泰保險開啟了EA模式在中國保險市場的探索之路,并先后經歷了探索試點、區域復制、戰略主渠道確立、全國推廣和商業模式打造等幾個重要發展階段。
在這一過程中,并非沒有阻力。例如,根據經營策略調整,華泰保險銷售公司逐步撤銷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原與銷售公司分支機構進行業務合作的保險專屬代理門店將與華泰財險合作;成本投入的經濟性,因為EA門店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有效攤銷投入與費用,因此初期會有一定壓力;EA門店相對獨立的經營與此前營銷員的管理不同,經營管理需要相應地轉變和調整。
目前,華泰財險已在全國設立了5000余家EA門店,EA模式已經發展成為華泰財險的戰略主渠道,EA門店保費收入占華泰財險保費的50%。
王梓木說:“華泰保險EA門店開始幾年發展并不快,后來增速越來越快。EA門店有一個特點,是逐步向三線、四線、五線城市不斷拓展,EA門店是保險下基層的體現,包括縣域市場的延伸,而且開設的縣及縣以下行政區劃門店數量占到了40%,店主留存率高于傳統代理人,比較穩定。”
對此,某保險公司人士認為,EA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中小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立足的問題。“長期以來,老三家產險公司占據了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由于邊際成本的緣故,無論是在代理人或車商等傳統銷售渠道,還是在電銷等新興渠道,中小財險公司都難以與大公司正面對決。尋找細分市場,選擇差異化競爭策略,是中小公司的必然出路。”
但前述某保險公司人士也指出:“EA模式是個好選擇,但不能自說自話,要由市場決定它的發展方向。”更為重要的是,“一家公司要持續關注和解決的是內在的活力、動力問題。”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