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苗藝偉
繼預定利率下調帶來長期人身險漲價潮之后,今年以來,保險業的另一重要剛需險種——車險也迎來持續的價格上漲。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多家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2023年與2024年的保單價格,對比后發現,在上一年未出險、未違章、保額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續保保費普遍上漲了數百元。甚至還有個別消費者曬出的車險漲幅達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此外,新能源汽車車主則要繳納遠高于同等價位油車的保費,一年算下來,面臨著“電車省油不省錢”的尷尬局面。
同樣,多家財險公司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也印證了消費者的切身感受。根據行業統計,已有超過50家財險公司公布二季度車均保費,其合計平均值約為2078元,環比上升約7.4%。而2023年全年、2024年一季度財險公司的車均保費均值分別約為1918元、1934元、從今年來看,已連續兩個季度車均保費均值上漲。
多因素共同促成車險漲價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越來越多車主注意到車險價格上漲,主要由多類原因共同構成,涉及個人與車輛、地區,公司經營策略,以及市場行業政策變化等因素。
一家大型險企上海地區的車險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個人車主而言,車險費用變化與車輛有責出險次數、車輛交通違法次數、使用性質的變化,以及保障方案變化等有關。其中,車輛有責出險次數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標的車輛在一年內有責出險次數過多,那標的交強險浮動系數和商業險無賠款優待系數會相應改變,因此來年續保的時候,保費大概率會上漲。
上述負責人表示,車險保費的漲價幅度也與汽車市場格局變化有關。以上海地區為例,上半年,車險單均保費上漲,主要是營運類車輛占比提升、新能源新車銷量提升帶來市場車險業務結構的變化。
根據上海市汽銷行業協會數據,今年1-6月,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6.6%,處于全國較高水平。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賠付率較高,保費較高,也帶動了整體車均保費的提升。
中國銀保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其中,純電車每年保費平均比燃油車貴1687元,約為燃油車的1.8倍。
此外,改變汽車的私家車屬性,也會造成保費上漲。多位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反映,在把自身名下新能源汽車在營運類平臺注冊后,部分保司的保費報價上漲超過1000元,還有一些車險代理平臺會直接拒絕承保運營類車輛。
上述車險負責人也表示,客戶保障意識提升也帶來了商業險投保率提升,全國各地區傷殘賠付標準提升也帶動了市場車均保費提升,例如,今年上半年,三者責任險的300萬投保率,提升10%以上。
另外,界面新聞記者也注意到,車主投保所在地區不同、保費基數計算不同,也會導致車險價格產生不同幅度變化。例如,車損險可以賠償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導致的車輛損失。不同保險公司可以根據當地災害等數據測算當地區域所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來重新定價。
車險自主定價權不斷釋放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車險綜合改革的分步實施,我國車險保費定價的市場化程度正不斷加深,而車險市場定價權則更加集中于行業頭部的“老三家”。
早在2020年9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車險綜合改革”至今已走過四周年。彼時,隨著自主定價系數范圍擴大,財產險公司的定價自主權得到釋放。
隨后,2022年12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在車險“二次綜改”中,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由原先的0.65至1.35,擴大為0.5至1.5。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也擬放寬保險公司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范圍,將由原來的0.65-1.35調整為0.5-1.5。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將擁有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可以根據車輛風險狀況、車主駕駛習慣等因素進行更加精準化的定價。
除了定價放開之外,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車險行業的“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市場份額占比也逐步增加,通過其規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在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根據今年8月末公布的半年報,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車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393.64億元、1048.24億元、521.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4%、2.8%。三者合計保費占到車險總保費的68.75%,并以遠高于同業水平進行市場擴張。
在凈利潤方面,“老三家”分別實現盈利74.94億元、39.46億元、12.06億元,合計126.46億元,占到行業總承保利潤130.91億元的96.59%,僅僅是冠亞兩家險企,就達到行業總承保利潤的87.37%。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