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露
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密集增資發債“補血”。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30日,近20家保險公司獲批增資或披露增資計劃,涉及金額超180億元;6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或永續債,合計發債規模43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償二代二期規則)發布實施,對實際資本認定更為嚴格,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壓;最低資本結構優化,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面臨一定壓力。保險公司增資發債,一方面能夠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另一方面可以為業務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多家險企增資獲批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以金融監管總局批復時間計算,今年以來已有信泰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人壽等保險公司增資獲批。其中,信泰人壽獲批增資金額最大,為52.04億元。1月23日晚間,物產中大發布公告稱,信泰人壽收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發來的批復,批準信泰人壽注冊資本變更為102.04億元。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人壽的獲批增資金額也超過20億元。陽光人壽1月獲批增資27.02億元,注冊資本由183.43億元增至210.45元。中信保誠人壽2月獲批增加注冊資本25億元,注冊資本增至48.60億元。
今年以來多家養老險公司密集增資。其中,泰康養老7月獲批增資20億元,全部由股東泰康保險集團認購,注冊資本增至90億元。對于此次增資,泰康養老表示,這是為了滿足業務發展和償付能力需要。恒安標準養老2月獲批增資2億元,由股東恒安標準人壽認購,注冊資本增至4億元。
與泰康養老、恒安標準養老由原股東出資認購新增資本不同,太平養老、國民養老則是引入外資股東,分別增資10.75億元、2.28億元,兩家公司變更注冊資本事項待金融監管總局批準后生效。
對于養老險公司密集增資,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與養老險公司新規有關。去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養老險公司注冊資本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養老險公司經營的不同類型業務,逐級提高注冊資本要求。業內人士認為,養老險公司增加注冊資本,可為后續開展業務提供資本支持。
此外,還有中國鐵路保險、君龍人壽等保險公司披露了增資計劃。
發債成本走低
除增資擴股之外,部分險企通過發債方式補充資本,與去年相比,險企發債成本走低。
今年以來,已有中英人壽、泰康人壽、平安產險、新華保險、太保壽險、利安人壽6家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合計發債規模430億元。
具體來看,平安產險、新華保險的發債規模均為100億元;泰康人壽、太保壽險緊隨其后,發債規模分別為90億元、80億元;中英人壽發行兩期永續債,合計30億元;利安人壽發行三期資本補充債,合計30億元。
國泰君安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認為,保險公司主要有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兩類資本補充方式,受制于壽險行業轉型壓力,近幾年行業增長承壓,不利于權益資產定價和獲取回報,通過股權融資補充資本的難度較大,相比之下債權融資具有約束少、發行周期短、發行成本低等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或永續債的票面利率整體下行,均在3%以下,6家險企發行的債券中,票面利率最低為2.27%,最高為2.78%。而2023年,票面利率集中在3.24%-4.70%,平均票面利率3.60%。某中小保險公司首席投資官告訴記者,債券票面利率較低,意味著保險公司籌資成本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市場對保險公司信用等級的認可。
提升資本實力
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密集增資發債,或與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對險企償付能力造成的壓力有關,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資本補充的需求較為旺盛。
據記者梳理,在已披露2024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162家保險公司(不含再保險公司)中,有13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包括5家人身險公司、8家財產險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對償付能力的更高要求下,險企補充資本趨勢料持續。信達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王舫朝表示,下半年“小筆多次”增資、低利率發債的補充資本趨勢料持續,險企通過補充外源性資本以維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以“補血”推動“造血”,在提升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行業整體償付能力有望提高。
劉欣琦認為,考慮到2022年至2024年為償二代二期實行的過渡期,有大量保險公司申請采用過渡期政策,在部分監管規則上選擇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全面執行到位。隨著過渡期政策結束,預計大量保險公司會通過發債融資方式緩解資本壓力。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認為,保險公司增資發債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償付能力和抵御風險,這有助于保護投保人利益。通過增資發債,保險公司能夠增強其財務實力,從而更好地履行賠付義務,保障投保人權益。此外,保險公司通過這種方式改善其財務狀況,有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業務穩定性。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