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7月19日,在復旦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舉辦的普惠保險發展研討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許閑團隊發布《“以退為進”:惠民保產品研究與觀察——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產品的分析》研究報告。報告聚焦2023年11月15日前退出市場的73款惠民保產品,從產品特征分析、動因回溯、前瞻判斷三個方面回答了“如何理性看待我國惠民保發展”這一問題。
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推出的284款地方性惠民保產品中,73款產品停止運行,占比約為25.70%。停售產品雖然占比不低,但主要集中在惠民保市場發展早、產品數量多的地區,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市場的自我優化和升級。
對于部分惠民保產品停售的原因:
一方面,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禁止養老保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險業務,并明確業務范圍超出規定的養老保險公司應當在3年之內完成變更。養老保險公司承保和參與的惠民保產品受政策影響做出動態調整。
另一方面,隨著惠民保運營逐漸成熟,安徽、福建、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的多款惠民保產品合并運營,以減少市場無序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消費者的選擇正在促使惠民保產品做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優化迭代;另外,參與主體的市場判斷和布局選擇同樣影響了惠民保產品表現。
對于惠民保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秉持商業保險兼顧普惠屬性的要求下,政府部門在引導當地惠民保規范運營后,需要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動商業保險發揮多元支付的作用。同時,商業保險公司和各市場參與主體應以惠民保為契機,探索和開發更多的創新合作渠道。
產品設計需要建立消費者需求導向思維。數據披露方面,各公司應及時發布相關信息以保證信息透明。產品定價方面,重視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和保障需求,通過市場調研來確定合理的價格區間,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意愿。產品設計和運營中,應關注不同年齡層需求痛點,建立分層方案,滿足各年齡群體差異化需求,提高產品競爭力。另外,通過科技賦能投保理賠提速,運用數據優化產品定價,依托主動續保等方案延長客戶黏性也具有重要意義。
報告認為,惠民保在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后,正邁向以規范和持續發展為導向的新階段。未來,通過在產品定位、設計和運營方面的不斷優化,惠民保將實現質效并重的穩健發展,更好地服務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與健康中國戰略實現。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