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界
作者:余魚
最早以“大動作”展現壽險改革決心的平安,開始以更多指標顯露成效,早期開啟的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多個業務板塊內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更重要的是,在外部環境錯綜復雜的當下,以壽險改革和數字化轉型加固的專業與實力,讓平安能夠對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2022年三季報的財報季尾聲,保險業幾大公司陸續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平安是其中最早的一家。
作為早期國內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如今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金融集團,平安用過去30余年時間從單一保險業發展至綜合金融,再橫向跨越至醫療健康產業,當前最新總資產規模已達10.76萬億元。
這個過程中,平安從2019年開始的壽險改革,以及從更早的2012年左右開始構筑的醫療版圖,始終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當下國際環境錯綜復雜,資本市場持續震蕩,國內疫情沖擊供給,保險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戰。身在其中的中國平安,通過三季報數據傳遞出其怎樣的節奏和路徑?
壽險改革再進一步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穩健依然是平安經營情況的關鍵詞。
2022年1-9月,中國平安實現收入8702.02億元,歸母凈利潤764.63億元,同比有小幅下滑,但歸母營運利潤達到1232.88億元,實現了3.8%的同比增長。
在疫情及資本市場持續承壓的環境下,整個保險行業也需要共同面臨不同程度的業績壓力,2022年1-9月前五大保險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降幅均值分別為1.08%和17.95%。
如果對營業總收入、凈利潤以及凈利率三個指標進行橫向比較,中國平安在業績規模絕對值和盈利能力上,依然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與財報數據的優勢相對應的,是中國平安當前在個人客戶數、集團內含價值方面的不斷增長。
截至2022年9月末,中國平安個人客戶數接近2.28億,較年初增長了2.6%,客均合同數較年初增長了1.7%至2.96個。
所謂內含價值,指的是截至某個日期,一家保險公司所有有效保單未來利潤的貼現值,針對的是壽險及健康險業務。
而在壽險和健康險之外,中國平安還有財產險、銀行、證券和科技等多個業務板塊,將這部分業務以一個經調整后的資產凈值來體現,再加上內含價值,就能得出一個集團的整體內含價值。
以半年報數據為比較,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為9066.19億元,而集團內含價值達到1.44萬億元,自2017年以來始終居于行業最高。
除此之外保險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叫做新業務價值,指的是保險公司本年度內銷售的保單,預計未來能夠產生利潤的貼現金額。保險公司每年的新業務價值越多,可以成為未來利潤的“蓄水池”也就越大。
2019年開始,平安成為五家險企中最早有壽險改革“大動作”的,直觀數據來看,其個險代理人在年內縮減200多萬人,2020年和2021年也均有減少,其團隊優化時間和規模領先于另外四家險企,這讓2016年至2019年間在新業務價值指標上領先的平安,從 2020年開始更早出現回落。
目前平安代理人數量降幅已逐漸收窄,與此同時,其代理人隊伍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截至9月末,公司大專及以上學歷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新增人力中“優+”占比同比提升10.3個百分點,鉆石隊伍人均首年保費是整體隊伍的4.8倍。
而這一動作對未來業務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持續提升,同比增長超過22%,橫向比較來看,其人均新業務價值在6月末達到3.77萬元,保持在五家保險公司之首。
壽險改革是“渠道+產品”的改革,渠道改革方面除了代理人規模和結構的調整,平安壽險還與平安銀行進行深化融合,銀保新優才隊伍堅持嚴選增優,引入高學歷精英隊伍,同時通過平安壽險社區網格化模式在25個城市進行試點,試點“孤兒單”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提升超17個百分點,持續探索下沉市場的保險消費場景和渠道創新。
產品方面,平安以“打造有溫度的保險”為理念,加大了有競爭力的產品供給,通過“保險+健康管理”、“ 保險+居家養老”、“ 保險+高端養老”三大核心服務構建起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也是響應國家關于“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倡導的具體表現。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平安的13個月保單繼續率從2020年的85.5%逐漸提高至2022年6月末的91.7%,而這一指標衡量的是保險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最難的一段路或許已經走完,壽險改革企穩之際,平安接下來的業績表現也更值得期待。
從金融到醫療的數字化轉型
如果回顧平安從單一保險業發展至如今“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產業版圖之路,會發現其數字化轉型是一條重要的脈絡。
以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包括企業內部效率提升和降本增效,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較深度的業務模式創新,以及利用數字化技術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等幾個階段,而平安已然成為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突出案例。
在中國平安今年前三季度整體收入中,除了貢獻占比最高的壽險業務外,財產保險業務創收2220.24億元,銀行業務創收1382.65億元,另有處于成長期的醫療健康板塊創收數十億元左右,均是平安當下不可或缺的重要業務板塊。
在壽險領域,以“智能拜訪助手”、“智能投保雙錄”和“金管家”APP為代表的一系列軟件和技術支持,在不斷提高其投保前的營銷能力、風控能力和投保后的理賠效率。具體來說,2022年上半年平安累計完成超7.8萬件案件智能質檢,“金管家”APP注冊用戶已在2022年6月末接近2.74億,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權益服務累計超2400萬人次。
產險領域內,平安產險加強科技應用,驅動經營服務線上化,其中重點單證OCR識別平均準確率超98.3%,且被廣泛應用在承保出單、理賠收單、理賠定責定損等環節,2022年上半年節約人工作業審核耗時64萬小時,大幅縮短了用戶等候時間。
除此之外,平安在業內首創了車險理賠視頻查勘,平均耗時僅需要5分鐘,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車險一小時內賠付案件量占比達到了93.2%。以此高效服務為支撐,“平安好車主”APP作為國內最大的用車服務APP,截至2022年9月末擁有超過1.66億的注冊用戶,累計綁定車輛突破1億。
銀行業務板塊同樣深化數字化經營,目前客戶已經能夠通過一款“平安口袋銀行”APP實現包括“買房買車買保險,投資儲蓄信用卡”在內的一系列金融需求,大幅節省來回跑腿和對接不同客戶經理的時間。另有面向中大型客戶推出的“數字財資平臺”,提供業、財、稅的數字化、一體化解決方案,截至9月末已服務超2500戶客戶。
除此之外,平安打造的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也少不了數字化應用的身影。在后疫情時代,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內的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橫向打通政府、居民和服務機構三方,縱向作為醫療行業和科技應用之間的重要連接的通道,其提供的包括線上診療在內的一站式、全流程醫療與健康管理服務,正在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可。
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自有醫生團隊與外部簽約醫生人數已超5萬人,合作醫院數量超1萬家,海外市場方面更是已經覆蓋全球16個國家,與超過1000家海外醫療機構建立合作。
事實上,平安旗下的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產業之間正在形成更具協同效應的連接——截至2022年9月末,集團有超過1.46億個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約1644萬壽險客戶體驗過“保險+健康管理”服務,整體滿意度達到99%。
數字化轉型助力下,平安以“專業創造價值”的理念正在得到更加顯著和充分的釋放。
服務實體經濟
近期銀保監會系統各單位將“支持實體經濟”、“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關鍵點,解讀為保險行業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方向。
回顧平安一直以來的步調,會發現上述關鍵詞同樣貫穿于平安多個業務板塊的發展。
具體來看,保險業務板塊內,除了前文提到的壽險改革,是對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和應對老齡化趨勢的響應,各業務板塊數字化轉型,是對于“加快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持續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之外,平安推出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和“新市民”服務,在更大范圍內,還通過多種投資形式,支持國家的基礎建設。
疫情期間,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平安普惠推出“4+1”專項小微企業金融扶助計劃,累計幫扶6萬家小微企業。據統計,平安普惠上半年累計提供貸款近3000億元,其中超80%投向小微企業主。
平安融資租賃以“融物+融資”代替過去單一融資模式,緊抓物件提升風控和物件運營能力,目前已為小微企業提供超550億元資金支持,服務近5萬家小微企業和2萬余家設備廠商。
此外,銀行業務板塊則以減費讓利和提高供應鏈金融“可得性、普惠性”為突出表現。
2022年1-9月,平安銀行力主通過貸款利率降低支持實體經濟,其發放貸款和墊款的平均收益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9個基點至5.94%,還通過“星云物聯網平臺”及海量多維度數據,實現生態批量獲客和客群深度經營,2022年1-9月供應鏈金融融資發生額同比增長25.7%至8255.68億元。
為助力近3億新市民扎根城市,平安產險推出符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雇主責任險和意外險,另有以平安壽險推出的“百萬醫療險”、平安養老險推出的“八閩保”為代表的普惠型補充商業醫療保險等金融服務,讓新市民更好地獲得“省心、省時又省錢”的城市生活。
對平安而言,支持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同樣考驗著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智慧。
中國平安利用金融工具,為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提供保險保障和投融資支持,在一帶一路項目總體投融資額超過3400億元,累計承保工程險項目達860個;在“大國重器”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平安銀行提供超過80億元資金支持水電站建設、庫區民眾搬遷安置、周邊產業發展;平安產險為水電站工程建設提供保險保障,總保額超過60億元;平安證券則作為聯席承銷商承銷規模達200億元的債券,其中不低于70%的募集資金用于白鶴灘和烏東德水電站建設……
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綜合運用保險資金、銀行信貸及資產管理等金融資源,累計投入逾5.9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覆蓋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項目;綠色投融資規模約3198億元,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約1842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環境類可持續保險產品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105億元。
這些都是平安專注自身發展的同時,對行業和社會展現擔當的另一面。
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今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保險業既是金融行業中重要組成部分,就需要更多承擔起自身責任,適當調整自身節奏。
對此,中國平安也在三季報中表示,將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探索金融普惠創新,全力維護經濟金融安全,持續深化“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雙輪并行的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