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北京報道
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焦點。
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面對老齡化“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的形勢和特點,加快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顯著。
在政策引導下,以保險機構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將自身發展置身于國家大局之中,深度參與我國老齡事業,逐漸成為養老保障和醫養服務的主力軍。
然而,行業探索尚處起步階段,多數險企對養老產業的切入點更多集中在打造自持養老社區。而針對更廣大長尾客戶所需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配套解決方案供給不足,多層次、多元化的保障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
而作為金融保險業“頭雁”,中國平安在養老賽道上的探索之舉格外引人矚目。
繼去年5月,平安發布康養品牌“臻頤年”、打造高端康養社區“頤年城”贏得市場廣泛認可之后,今年9月23日,平安推出了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平安管家”,以期為客戶提供“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專心”的一站式養老服務。
以“保險+高端康養、保險+居家養老、保險+健康管理”為三大抓手,平安所打造獨具特色的康養生態體系,是實現“二次騰飛”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有望成為公司利潤的“第二增長極”。
滿足多層次、多元化養老需求關鍵“拼圖”
受傳統文化影響,居家養老、共享天倫依然是我國老年人的最主流選擇。目前,中國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約90%的老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養老。
然而,我國普遍存在“421”型的家庭結構,年輕夫婦普遍承受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在育兒的同時還需供養雙方老人,這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顯得力不從心。“養兒防老難養老,慈母思歸兒難歸”,巨大剛需之下,破題還需向社會和市場尋求答案。
相關部門持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并不斷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近日,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說,“近年來,民政部為順應廣大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的愿望,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的發展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
“65歲以上的老人從7%-14%翻倍,法國用了115年,美國用了69年,而我們中國僅用了22年。可以說我們是匆忙老去,社會和家庭的準備資源都是不足夠的。” 平安集團聯席CEO兼常務副總經理陳心穎認為,老齡人口更多、老齡化速度更快、養老金更少、家庭贍養更難等養老困境,需要匯聚全社會和家庭的力量共同解決。“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更好的服務,正是平安入局養老事業的初心所在。”陳心穎表示。
對此,平安拿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打造“保險+居家養老”,篩選、整合市場上優質養老服務和醫療健康資源,去粗存精,針對老年群體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景,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居家養老解決方案。
9月23日,中國平安發布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平安管家”。
據介紹,平安人壽秉持“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專心”的核心價值主張,將通過“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10大服務場景”和“1套監督體系”,為長者提供高品質的養老解決方案。
“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醫生管家。其中,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為載體,通過平安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提供生活助手、智慧物聯等功能;生活管家是線上真人管家,能夠7*24小時響應長者需求,一站式對接各類服務;醫生管家為全科醫生,可提供全天候實時音視頻問診,定制健康管理方案。無論是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急事,都可以放心交給管家協調解決。
此外,聚焦用戶關注度最高的需求,平安還聯合服務商精心打磨出整合適老化改造、1+X到家護理、特色體檢、慢病管理、O2O文娛活動這五大類精品服務。
“1套監督體系”方面,平安搭建出一套“五管十維”供應商監督體系,借由這套體系監督服務質量,幫助老人和子女監督服務過程,充分保障老人的各項權益。
平安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安管家”已經完成了8大場景、300余項服務的構建,覆蓋全國30余個主要城市。同時,已有超過1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增值服務資格,超過3000名客戶開啟服務體驗。從體驗效果上看,不少客戶給出了整體良好的評價,認為平安居家養老服務確實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從“資金給付”到“實物給付”,構建養老服務 “軟實力”
隨著“百歲人生”成為常態,“長壽時代”的來臨,對保險行業已經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普通民眾的養老保障需求不僅僅是年老后生活費用的給付需求,還有身體機能衰退所需的長期護理和照顧需求。
對于保險行業而言,如何構建養老服務“軟實力”,從傳統的“資金給付”轉向基于“實物給付”的產品和服務,成為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但養老服務跨越數十年,長期服務考驗險企戰略定力、資金流動性和運營能力,高質量的能力建設尤為重要,是險企在養老賽道競爭的核心能力。
憑借持續深入的客戶養老需求洞察,中國平安正持續打磨居家養老服務,將繼續深化“保險+居家養老”融合,整合內外部資源,拓展服務城市覆蓋,打造差異化競爭壁壘,滿足客戶對品質健康養老的需求。
平安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錚表示,“為了幫助長者實現在家養老的樸素心愿,過上有尊嚴、高質量的養老生活,平安正在探索這樣一條路徑:依托自身穩健的綜合金融實力和線上、線下的醫療健康網絡,同時整合專業化的市場力量,助力解決老年人的痛點,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體驗、更好的服務和更好的保障,構筑理想的養老之家。”
這背后是長期的能力建設和經驗積淀。中國平安依托近幾年平安健康和高端醫療資源的儲備,已經成為國內甚至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實力最雄厚的集團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平安集團的醫療健康生態圈包含了多達12個子成員單位,這些子成員單位中既有以平安人壽為代表的保險支付方,也有以平安健康、平安智慧醫療為代表的健康醫療服務提供方。
舉例而言,以整合適老化改造服務為例,平安憑借強大的科技實力,自建智能守護平臺,能夠借助智能設備監測居家環境、行為意外、體征健康3個方面的29項風險,時刻關注長者的居家安全。全屋的智能守護相關設備都可以和遠端的管家平臺、智能管家互聯互通,用戶可以在智能音箱上查看設備狀態。例如,用戶在家中不慎跌倒,毫米波雷達可識別其體態異常,觸發摔倒警報,此時后臺系統會呼叫用戶的緊急聯系人,讓家屬第一時間知曉情況,同時也會告知管家,確保多方及時介入,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專業保障。
為更廣大長尾客戶提供居家養老一站式養老服務解決方案,滿足千家萬戶的老人多層次、多元化的保障需求,有效提高了服務地域和人群覆蓋面。
康養協同保險主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幾乎所有險企都已經進入養老賽道,而同質化產品多,獨具特色的供給少。同臺競技中,各家亟待展開差異化競爭,以獲得更多的市場青睞。
平安正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其醫療健康、財富管理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從供給側、支付端整合養老服務產業鏈,在繁榮養老生態的同時構筑競爭壁壘。
中國平安正持續深化“保險+高端康養、保險+居家養老、保險+健康管理”三大戰略,整合內外部資源,拓展區域和人群覆蓋,打造差異化競爭壁壘,以輕重資產并進的模式布局養老賽道。
這其中,平安的醫療健康生態圈成為其最具競爭優勢壁壘的“護城河”。
在2022年半年報中,平安首次在業績報告中完整披露醫療健康生態布局及相關進展。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創新探索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實現健康險費收入超700億元;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0.8萬家;平安智慧醫療累計服務187個城市、超5.5萬家醫療機構,賦能超142萬名醫生。
完整的生態體系與平安保險主業產生了巨大的戰略協同效應。一方面,保險資金的長期投入,在養老金的支付端,打破行業壁壘,鏈接養老服務的提供方,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供給。另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的養老綜合服務,覆蓋更廣泛的客戶群體,積累忠實客戶,延長了保險服務的產品鏈,促進保險主業增長。
舉例而言,平安保險的客戶可以通過養老年金產品、長期護理險等產品匹配康養、入駐養老社區資格等權益,打通產品與服務。
數據顯示,平安超2.25億個人客戶中超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其客均合同數約3.39個,客均AUM達5.29萬元,分別為不使用醫療健康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2.8倍。
獨具特色的康養生態體系,對平安業務的協同作用“肉眼可見”。在中國平安2022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陳心穎透露,當前,享有醫療健康、居家養老、康養服務權益的客戶貢獻的NBEV(新保單內含價值)占比40%、貢獻壽險新客戶占比30%。
如數據所示,“保險+康養”已經成為中國平安高質量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和壽險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支撐點。
正如陳心穎所言,靠單純的財富保障和財富的增值業務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也需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未來5年到10年,平安會堅持做下去,推動綜合金融和健康醫療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