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療傷和自新(2009)
- 2020年04月18日
- 16:22
- 來源:
- 作者:
貨幣亦瘋狂。
2009年,中國金融的主題就是“保增長”。
短短6個月,“老大哥”銀行新增貸款7.37萬億元,須臾間注入的數萬億流動性虛火甚旺。作為保險行業,顯然不能無所作為。
不過,于GDP增長的三支柱——消費、投資和出口中,保險最能撬動的只有出口。于是作為國內唯一的政策性信用保險機構——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接到了2009年完成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840億美元的任務,被稱為“840目標”。
按照以往經驗,如果實現840億美元的承保規模,將直接拉動500億美元的出口,據此測算,將帶動和保障1000多萬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幫助出口企業創造150多億人民幣的利潤,并使GDP增加0.3個百分點,消費增加5.1個百分點,投資增加5.6個百分點。中信保“一把手”王毅算了一筆賬。
但是,對于中信保而言,這一目標無異于一次“大躍進”。
截至2009年上半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累計承保額為242.1億美元,僅占840億美元的1/3,用余下來的半年時間完成剩下的2/3任務。
“如果按月劃分,完成‘840目標’意味著每月承保規模至少應在99.65億美元。”既要做到規模,又要控制風險,這是一個兩難的命題。實際上,經濟危機導致美、日、歐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昔日低風險的歐美市場,出口風險漸長。中信保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賠款金額同比增長48.2%。其中,僅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賠款金額同比增幅就高達122.9%。
“大躍進”之后,是否會留下一堆無用的土高爐,成為中信保“840目標”最大的懸念。
2008年的牛市破滅后,留下一地雞毛,保險行業于2009年開始了療傷和自新。投資收益大幅回落、投資型產品比重過大引發保費規模負增長,以及行業整體償付能力下降。保險業務從快車道回到慢車道。2009年的全國保險會議上,保監會提出“防風險、調結構、穩增長”的監管思路。
1 月12 日,保監會懲戒了3家新公司——人保健康、瑞福德和陽光人壽的違規銷售行為。例如人保健康的“常無憂日常看護(B 款)個人護理保險”,以“滿期客戶忠誠獎”的名義給客戶附加利益。
這種違規可能制造新的“利差損”,以人保健康“常無憂B 款”為例,該款銀保產品的利率成本為5% 左右,加上銀行1 個點的代銷費用,綜合成本估計在7% 左右,超過了保險資金綜合投資收益。
“調結構、穩增長”卻是一對矛盾。
保增長是矛,回歸保障卻是盾。在監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以及證券市場牛轉熊的雙重打擊下,“回歸保障”的壽險行業在2009年1月份“硬著陸”。
1月,國內保險保費收入為1147.6億元,同比增長8.6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97.3億元,同比增長5.28%,人身險保費收入為850.3億元,同比增長9.85%。
數字上,令人擔憂的全行業負增長并未出現。但是,和2008年同期全行業高達55%的增長幅度相去甚遠!
壽險公司中,除去養老金公司外的26家中資壽險公司中,有9家出現負增長,負增長的幅度從嘉禾人壽的-8.69%,到生命人壽的-61.64%不等。
倚重投連險,曾經也一度風光的合資壽險則成為重災區。例如招商信諾、聯泰大都會、光大永明、首創安泰、瑞泰人壽等都出現了接近,甚至超過80%負增長。同時,高的負增長如果持續,甚至會直接擠干保險公司的現金流,而現金流的斷裂將引發類似銀行的擠兌危機,威脅保險公司的生存。
不過,危與機共存。
金融危機導致工廠關閉,失業人數上升,卻給“只有要心跳就可以賣保險”的壽險行業帶來人力擴張的好時機。2008年以來,保險營銷員的增長速度加快,截至2008年底已超過256萬人。
第一季度之后,保增長的矛與回歸保障的盾出現分化。4月15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先后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保費數據。三大壽險業巨頭在第一季度表現迥異,相對激進的業務發展策略,平安人壽發力銀行保險和個險,以43.4%的增速居增幅榜第一位;而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業務結構調整的中國人壽,較去年第一季度僅增長1.76%;太保壽險則篤行結構調整,回歸保障,以同比減少12.7%位居最末,規模上并被泰康人壽擠出中國壽險業前三甲的位置。
不過,行業認為雖然太保壽險跌至第四名,但其業務結構好于泰康人壽,而泰康人壽由于投資能力較強,成績一直較好,因而業務結構的調整力度較太保壽險弱。
2月,平安展開艱難的海外投資維權之路。
因為金融危機,2008年9月底,富通集團出現流動性困難,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三國政府宣布聯合向富通出資112億歐元,持有富通集團下屬富通銀行在三地49%的股權。隨后風云突變,三國政府卻并未完全執行這一計劃,而是意圖對富通荷、比、盧三地的機構全面實施國有化,引起富通集團股東的強烈反彈。
翻過新年,平安選擇抗爭。
2009年2月4日,平安張子欣宣布辭去富通董事。2月8日,富通股東大會前夕,平安明確表示將反對。2月11日的富通股東大會上,平安狙擊荷蘭和比利時政府主導的新協議。該協議包括,荷蘭政府購買富通在該國的資產;比利時政府收購富通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擬購買富通集團比利時銀行75%的股權及其在比利時保險業務的10%。
經過五六個小時激烈爭辯后,富通的股東們首先以57.01%的反對票否決了荷蘭政府購買富通資產的議案,然后以50.26%的反對票險勝,否決了比利時政府收購富通銀行的議案,而第三項則自動被否決。
《華爾街日報》記錄下當時的場景,當50.26%反對,49.74%贊成的結果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富通股東大會現場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平安海外維權取得小勝。
對于平安而言,2009年還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落敗廣發銀行之后,平安終于等來了深發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6月12日,中國平安和深發展公布交易方案。首先,深發展將向平安壽險定向增發3.7億~5.85億股,發行價格敲定為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深發展股票的交易均價,即18.26元/股,融資約67億~107億元。其次,在2010年底前,深發展現股東——新橋投資有權選擇以現金作為對價,即以114.49億元人民幣向中國平安轉讓其持有的深發展5.2億股;或者,中國平安新發行2.99億股H股作為交易對價。
交易完成后,中國平安將持股將近30%,成為深發展第一大股東。
7000億平安鯨吞5000億的深發展,被認為是一石二鳥的絕妙好棋。馬明哲心中謀劃的保險、銀行、資產管理的金融控股之夢,至此已經行至中盤,同時平安金融控股集團的崛起亦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挑戰。
不過,馬明哲在接受《財經》雜志采訪時稱:“平安現有的管控模式完全在現有監管體制框架內。這次投資也算不得什么‘混業’的里程碑。”
除了馬明哲,還有一保險強人在整合的路上銜枚急進,此人便是2007年意外履新人保的吳焰。
7月初,人保集團的股份制改革逼近尾聲。改制之前,人保集團為國有獨資,改制后將成為股份有限公司,并為整體上市鋪平道路。保險業內,平安集團上市高比例持股旗下子公司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保險巨頭們經營公司的不二法門。
2009年以來,人保集團加大了對子公司的股權控制,人保集團在各家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持續獲得提升。例如對人保壽險的持股比例由51%增至65.5%,對人保資產的持股比例由41%增至61%,在人保健康保險的持股比例由51%增至83.67%。這成為人保意圖集團上市的先兆。
同時,過去一年中,人保集團獲得了華聞控股55%的股份,并獲得財政部劃撥的中誠信托32.35%的國有股權。人保集團業務領域已經從原有的保險和資產管理,擴展至信托、基金等非保險金融領域,搭建起保險金融集團架構。
同時,于整合方面,吳焰亦表現出鐵腕的一面。特別是對于原所謂“華聞系”,多數老人悉數被裁。
至7月初,上海新華聞的員工,“原本20多員工目前只剩下4名。今年合同到期的員工不再續簽,裁掉的員工每人補償一個半月的工資,然后與上海新華聞就沒有任何關系了”。
奇跡并非神話。
根據圈內分析,人保壽險超常規增長的套路并不神奇,來自于兩塊:一是機構外延式擴張。來自媒體的非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相對2008年底,人保壽險二級機構從30增加到31個,三級機構從203個增加到212個,四級機構則從509個增加到565個。2009年第一季度末,人保壽險的個人營銷員期末人力大約為10.11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20%。
二是銀行保險超常發展。非公開數據顯示,人保壽險第一季度全部152.7億元的保費收入當中,銀保渠道貢獻近126億元,占比在八成以上。而在同期,該公司的銀保網點數已經有5.8萬多個,同比增長超過150%!
顯然,大而不強的銀保業務的內含價值值得推敲。誠然,保險公司用保險規模換取發展時間,已有太平人壽的先例。完成規模積累之后,如何騰挪進化人保壽險的個人渠道,這是“魔術師”吳焰面對的終極挑戰。
繼平安和人保之后,5月初,太保透過旗下的太保壽險,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長江養老全部1.14億股,還擬認購長江養老定向增發的
2.19億股。交易完成后,中國太保將成為間接持有長江養老5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并以此獲得一張稀缺的企業年金市場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