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人來到小店門口,喊著:“老板,我要買可樂。”
老板說:“不賣,不賣,我們不賣可樂。”
顧客喊著:“咦,還有人開著店不做生意的?”
老板說:“可樂進價要3元,你讓我2.5怎么賣?”
于是滿大街都在抱怨這行業真黑呀,只做賺錢的生意不做虧本的生意,搞得大家沒有可樂喝。
當官的走過來,對老板說你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樣是不行的,要考慮社會影響力,能賣則賣。
老板說:“那我賣3.5可以嗎?不行呀,你給我的定價規則就是1.5元到2.5元,我系統上賣不到3.5元的。”
當官的搖搖頭,去街上貼了個文件,告訴大家我們非常重視,已經要求小店能賣則賣。
還是輿論滔天,大領導公開承諾我們會研究這個問題的,馬上部署。畢竟社會上喝可樂的人越來越多了,領導壓力山大。
換一個產品,它的場景是這樣的。
這次的商品是水。還是一幫人來到小店門口,喊:“老板,買水。”
老板說:“你不也看看現在幾點,都三點了,我們今天的額度賣光了,別家看看吧,或者明天一早來吧。”
顧客說:“你這老板真奇怪,可樂虧錢,你說不能賣,水是賺錢的,你也不賣。咦,卷閘門不要拉,大家看,里面還有那么多水,為什么不賣給我們呀?”
老板說:“不好意思,我做滿了,被限速了,反正跟你們說你們也不懂。系統都已經關了。”
顧客們罵罵咧咧地走了。
這種事情是不會有通知的,老板的解釋也是徒勞。但是他們行業內部的規定他是知道的,不能犯錯,到時生意都做不成了。
最近的一個大事是可樂的事情太突出了,當官的要開始研究定價的問題。比如成本是3元的,大家研究研究看看,是不是可以從口味、原料、顧客的習慣、包裝等方面精準定價,讓一部人先喝上可樂。
但是行業總體的平均是3元,如果把一部分成本低的按2.5元進貨價銷售,那勢必有很大比例的成本要定在3元以上,還是存在著很多人的可樂更貴的問題,而且這個比例估計不低。
看來這個方法只治標不治本。
這事呀,整得大家都很尷尬。我們不妨大膽假設,再小心求證:
方法一:讓供貨商降價
找供貨商把總成本降下來,3元的供貨成本太高了。你說之前可樂剛出來吧,成本高可以理解,但是現在比例都占到30%以上了了,批量生產成本低好多了,可是供給小店的成本一直沒降呀。
但這事就有點復雜了,首先人家那個行業是政府鼓勵的,各種補貼拿拿,社會地位高,其次人家技術壟斷,配方保密,你也沒什么替代品,總之就是沒得談。
都說不到上海不知道自己錢少,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這后面的事情懂的都懂;
方法二:讓市場來定價
把定價權還給小店,只要客戶買得起就賣,打破定價限制,3.5元還是4元,讓老板們自己定,如果想賣得多的,就便宜一點,努力把房租和小伙計的成本攤下來,以后可能會出現專門賣可樂的店了。
也可以有很多產品的組合,比如賣個可樂搭個薯片之類的。客戶如果嫌貴,那你就買水吧。現在不是你買不到的問題,是你買不起的問題。
對上游呢,也是個促進,你進貨成本高,人家賣得高,以后就沒人買你的,倒逼你降下來。
但是呢也會有問題,一是不符合社會的期望,定得那么高,怨聲載道,對咱們這種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影響不好。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每家店不可能都是老板管的吧,日常都是小伙計在賣貨,小伙計呢有時為了自己的業績或者利益,瞞著老板虧著做的情況經常出現,這風險也大。
而且小伙伴上面還有不同層級的大伙計和大大伙計,大家對于經營上的共識不一致,信息差明顯,還有或明或暗的各種利益關系,很有可能存在最后把老板給坑了的情況。
第三個問題是放開了就不好管,還是以上面的水的案例來說,水賺錢,賣的人也多,大家相互搶生意,各種問題都會出來,比如舉報、利益斗爭等一堆問題。
搞得當官的焦頭爛額,于是就有了下午三點鐘后就不賣水的情況。
方法三:讓當官的自己賣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記得可樂剛出來的時候,因為利潤低,就有半官方的平臺宣傳,大家可以直接在他們官網購買,他們已經對接了行業里的大部分資源。
但經過兩三年下來,這個項目沒有聲音了,大概率是爛尾了。
還有一種形式,是由當官的來定價,所有的老板都參與在里面,賺與虧都大家平攤。但是這個流程比較長,權限比較高,操作比較麻煩。還有一個原因是之前的先例并不成功,有些產品也是行業統一賣的,但有的老板賺大了,有的老板虧大了,各地的情況不太一樣,不細致管理,還是一團亂麻。
方法四:讓廠家自己賣
目前給了很多可樂廠家銷售的權限,這個還需要時間觀察。但是這并非是創新,之前賣水的廠家也是有這種操作權限的,但是實際情況看下來沒有一個廠家把水給賣好了,究其原因,很大的程度上在于這個行業的專業性問題,如果讓車間主任來賣水,也不一定能成功的。
……
以上問題是可樂事件暴露出來的,但是問題不僅僅是可樂,只是可樂的高成本把行業的尷尬給暴露了,如果水的售價足夠低,也就是說把利潤空間變窄甚至虧損,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
說到底,行業相關方的定位不清晰、責任不明確和沒有邊界感,社會給予行業的期望太多,行業競爭處于低級階段,企業內部管理不成熟等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才讓大家都身處尷尬的境地。
攜程的車行保障服務到底是不是車險呀?
往往沒想到,財險公司流行的團建居然是……
對于財險業務員來說,區分車險非車險沒有任何意義
“老三家”賺得盆滿缽滿,“車險限速”幫了大忙
“砍掉”基層機構的大腦,對中小財險公司來說是明智的嗎?
財險行業:不怕公司規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門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車險嗎?
在銷售物業管理責任險時,業務員要注意這個細節
為了躲避“垃圾”車險業務,財險公司閉門謝客
唉!鉆保險空子賺錢的人不少呀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