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大家談
被寄予厚望的個人養老金,不出意料地遭遇“叫好不叫座”。之所以這么講,在于早先制度設計之時我們就預判到了它的“先天不足”。而這些不足正成為制度有效發揮補充養老保障功能必須跨過的“坎”,必須啃下的“硬骨頭”,形勢日益緊迫。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有3000多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平2022元,距離抵扣上限還有較大空間,購買產品總額110多億元,人均購買產品金額約為1222元,僅為購買上限的10%。
對個人養老金的發展現狀,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兩低三不”漏斗狀。意即:建立賬戶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例低、已繳費人數占建立賬戶人數比例低;產品供應不均衡、選購渠道不暢、民眾參保意愿不強。
探究這一現狀背后的原因,歸根到底有兩點:一是產品吸引力不高;二是稅收支持政策設計不合理。這是制度長遠發展的最大難點,也是制度(潛在)參與者的最大痛點。
01 產品不過硬
對老百姓來說,都希望手里的錢能生“錢”,為將來的老年生活做好儲備,這也是他們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初衷。然而,從去年11月份制度實質性落地的情況來看,投資者發現靠此“生錢”并不容易,還有一種被“套牢”的感覺。
從產品分布情況來看,當前,保險、銀行、基金等紛紛布局個人養老金領域,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產品。這為老百姓提升養老保障水平提供了新選擇,但部分產品養老特征不明顯、收益不確定性強、限制相對較多等問題突出,未能有效滿足消費者需求。
保險類養老產品試點效果不理想。2018年5月,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啟動試點。然而,試點多年來,這一業務覆蓋人數只有5萬多人,保費收入僅6億多元,目前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最高繳費限額較低且計算復雜,每月需定期申報扣稅且手續繁瑣,領取期稅率高達7.5%等,導致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成為“燙手山芋”。
2021年6月開展試點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截至一季度末,累計保費規模50.8億元,投保件數42.9萬件,與市場預期有較大差距。據了解,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與普通養老年金等產品構成競爭關系,而且限制條件更多,保險公司推廣積極性不高。
養老金融產品吸引力不強。養老金融產品承擔著為老百姓“養老錢”保值增值的重任,收益率是其最大競爭力,也是吸引老百姓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關鍵所在。然而,現有養老金融產品更多是讓老百姓多了一種投資渠道,與普通金融產品相比,在收益率方面未拿出富有說服力的表現。
以基金產品為例,當前多家銀行的個人養老金產品中的基金收益率均為負值,部分基金已跌破凈值。與此同時,養老理財的收益率也并不樂觀。
除了盈利困難,一些投資者還發現,受制度設計所限,投進賬戶的錢喪失了流動性,短時間內很難取出來。
雖然風物長宜放眼量,制度的本意也是想通過拉長繳存期限,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說服”老百姓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但很遺憾,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很多投資者更多看重眼前收益、短期收益,對波動和虧損的承受力極低,對長期回報率缺乏信心。
02 “稅優”不給力
綜合國際實踐和國內試點情況,稅收政策的運用與設計是決定個人養老金制度成敗的關鍵因素。
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領取個人養老金時按照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個“額度”其實沿用了2018年5月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規定的上限,只是領取稅率有所下降。稅優模式本質上沒有變化。
實際上,這種稅收優惠僅對當前約6000萬個稅納稅人有一定激勵作用,這一人群相比我國近9億勞動者來說,占比非常低。在政策設計上怎樣拓寬覆蓋面,讓更多人受益,是個人養老金制度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收入低于個稅起征點的中低收入群體應該是個人養老金的主要受益對象。尤其是沒有機會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沒有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人群,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低繳費的制度來為自己積累養老金,有效提升未來養老保障水平。
他們認為,在現有稅優模式下,這一龐大群體如果把錢存入個人養老金賬戶,不但享受不到稅前扣除的優惠,將來在領取個人養老金的時候卻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反而無形中增加了稅收負擔。
與此同時,對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群體來說,每年最多繳納12000元個人養老金,吸引力也不是很大。尤其是一些有錢人,并不需要通過個人養老金來養老。
簡單測算一下,按照每年12000元繳費上限累積10年,個人養老金賬戶金額也僅約12萬元,能購買到的養老金融產品額度十分有限。
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購買了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消費者,更多是為了“嘗鮮”,大多數人還在觀望之中。在缺少政策利好和理想投資回報加持的情況下,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光環”正在慢慢消退。
03 支持需加力
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養老保障需求不斷增長的緊迫形勢下,個人養老金應不斷提升吸引力,切實幫助百姓穩定個人養老預期。
問題就是答案。
比如有學者建議,充分考慮稅制公平和稅優普惠原則,為個人養老金賬戶持有者提供EET和TEE兩種稅優模式。EET模式是在繳費環節和資金運用環節免稅,在領取環節征稅;TEE模式則在繳費環節征稅,在資金運用和領取環節免稅。對中低收入者來說,選擇TEE模式可以實現各個環節全部豁免個人所得稅,實實在在受益。由于個人養老金賬戶只有個人繳費,不涉及雇主繳費,因此EET和TEE的稅制管理成本較低,不會給稅務部門增加太多工作量。
還要提高養老金融產品收益率,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在低利率環境,且股市表現低迷的情況下,要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這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個好的制度,要起到好的效果,需久久為功,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
面對老百姓的迫切訴求,面對橫亙在制度面前的攔路虎,相關行業部門、參與主體一定要真正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真正各展所長、同向發力、密切協同,共同助力個人養老金制度行穩致遠。
保契銳評丨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看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信心
金融反腐不應投鼠忌器
保險業是否可以實現錯位發展?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