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代表北京這座城市的惠民保產品——“北京京惠保”閃亮登場。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是,這款產品僅完整運營了兩個年度,就將消失于惠民保的大潮中。
根據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數據,京惠保第一年投保150萬人,第二年續保階段,該產品保持著79元的價格,且增加了保障責任,但其投保人數僅為100萬人左右,較第一年降低了50%。
與此同時,2021年下半年,北京普惠健康保隆重上線,與京惠保同臺競技。同為北京醫保參保人群的專屬補充醫療保險,其每年195元價格,是京惠保的2.5倍,卻也成功吸引了超300萬人參保。
由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共同指導,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負責監督的北京普惠健康保,借助政府的官方背書及五家頭部保險公司豐富的銷售渠道,在這場同城惠民保的競爭中,將競爭對手無情“碾壓”。
2022年10月,北京京惠保在發布公告,稱保障將于11月30日到期并停售,兩個惠民保產品在北京并存的日子結束。這是否代表著惠民保跑馬圈地的時代即將過去,一城多保的亂象能否被一城一保的趨勢替代?
01
“一城多保”迷人眼
讓市民不再選擇困難
2020年以來,疫情讓人們格外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惠民保市場也借勢迎來迅猛增長,呈現出“多地開花、逐步下沉”的趨勢。在惠民保往三四線城市滲透的同時,在某些保險市場發展較快的地區保費大省如浙江,也出現了一城多個惠民保產品的現象。
以浙江寧波為例,在2020年,當地有平安財險承保的“甬惠保”,太保人壽、平安養老、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四家公司承保的“市民保”,還有泰康養老承保的“工惠保”。
在產品的形式上,甬惠保和工惠保是單個保險公司承保的產品,而市民保則有四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同時,這三款產品分別背靠的政府部門也不盡相同,包括了地方醫保局、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當地工會等。
三款產品在價格上差異不算太大,但對于高齡人群而言,甬惠保在競爭中稍顯優勢。甬惠保的價格是59元/年,市民保和工惠保則是50周歲以下59元/年、68元/年,50周歲以上139元/年、168元/年。
而對于參保人來說最關鍵的保障責任,往往因為條款過于復雜而被忽視。普通消費者連單款產品都很難理解透徹,更別說再分門別類地將三款進行對比了。
尤其在當前的價格下,一旦同城出現多個競爭產品,推廣的能力和特殊渠道的爭奪將變得更為激烈。此時,保險公司的渠道以及地方不同渠道的推廣情況,以及當地官方背書與資源支持的力度,將會對普惠產品的參保情況起到較大影響。
政府大力支持對于惠民保發展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政府的全面、深度介入,惠民保開始越來越正規。2021年8月,在寧波醫保局、寧波金融監管局、寧波銀保監局聯合指導下,聯合十家保險公司,將原先的“寧波市民保”和“甬惠保”在首年保障期結束后升級合并為“天一甬寧保”,由10家保險公司聯合承保,當年參保人數為192萬人,參保率超25%。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惠民保項目參保率普遍較低,大約在5%-15%之間,個別參保率低的地區甚至都不足5%。與之相比,浙江寧波合并后的惠民保項目堪稱業內學習的樣本。
02
“一城一保”雖好
市場也不能失去競爭
在各地惠民保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后,這類新型普惠健康險正從市場擴張期逐步轉向穩健期,后續的發展動力從何而來,“一城一保”或許能為其助燃。
作為一款政府參與度較高的產品,一所城市出現多款惠民保,雖可在產品定價、保障范圍方面互為補充,給購買者增加了投保選擇,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對于監管者來說,不利于統一規范;對于普通投保人而言,識別眼花繚亂的“XX保”,顯得十分困難。
從經濟學看,“一城一保”充分發揮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優勢:由于政府只需給一個惠民保產品背書,參保人也不需要做太多選擇,減少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更有可能潛在增加參保人數,而這也使得共保體中單家商業保險公司的采購成本、運營成本大大攤薄,還可節約不同承保方之間因爭搶客戶而耗費的過度營銷的成本。
基于此,惠民保可實現更高的保費收入、更低的綜合成本,從而讓產品更具備可持續性,有效避免一些地區應市場混戰或運營不善,導致惠民保成為僅存一兩年甚至上線沒多久就下線的情況出現。此類問題極易打擊購買者對于惠民保產品的信心,從而影響到參保率。
由于很多地方政府將惠民保視為一項民生工程,因此共保體通過“大數法則”擴大的利潤空間,并不能真正屬于承保方,而是被要求進一步讓利給當地投保人。此外,政府背書也可能形成對投保人的“剛性兌付”,應賠盡賠當然是保險公司的職責,可一旦出現經營困難的問題導致企業積極性不高甚至退出市場,更大的民意壓力又誰來承擔呢?
2022年7月8日,湖南省長沙市的一款惠民保“長沙星惠保”也宣布升級為“長沙惠民保”,市場中只剩下一款惠民保產品。資料顯示,“長沙星惠保”最早推出于2020年7月,而“長沙惠民保”則是在2021年7月正式上線。不過在杭州、福州等其他城市里,一城多款“惠民保”同臺“唱戲”的場景依然存在,“一城N保”的確讓市民們選擇困難。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要盡量減少行政手段直接整合本地多款惠民保,而是運用共性指標、公開信息及信用評價等新型治理機制,實現行業的自律發展和承保方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在實踐中走向規范和成熟。
保險業能不能出現“曉華姐”
現實小而全,理想小而美,中小財險公司出路何在
舉國關注之下,保險業能答對養老這道題嗎?
從宏觀視角看開門紅發力點
上市險企三季報集體爆紅,分紅險大賣更添信心
拒收商保病人,傷害的到底是誰?
小米車險能否熬過車險“報行不合一”周期?
高端養老社區或將迎來黃金二十年
《保險法》修訂猜想
看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信心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董事長變更后,中國人壽新添80后女總助
國內首家批發保險經紀公司來了,保險中介未來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