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家新三板保險中介中期業績出爐:半數營收縮減,8家凈利滑坡
作者:雷賽蘭
近日,20家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披露中期業績,10家營收規模縮減,8家凈利下滑,僅有6家營收和凈利同比雙上行。業績下滑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疫情沖擊,導致保險中介業務受損;二是“報行合一”持續發揮影響,手續費、傭金下降壓力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陰霾籠罩之下,新三板保險中介并未放棄前進,降本、增效、提質、創收成為主要調整方向。營收上,堅定壽險轉型思路,維持財險市場的客戶留存率,借助線上化手段,加強業務拓展,以提高營收能力;成本上,強化內控、關閉虧損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此外,政府補助與社保、房租減免等也在幫助新三板保險中介共渡難關。
值得關注的是,受益于政府補助、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因素,部分保險中介凈利潤顯著高于扣非凈利。在業內看來,這些非經常性損益短期內對凈利潤有較大影響,但屬于一次性的影響,若要提高持續盈利實力,保險中介應結合宏觀環境,制定清晰戰略規劃,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
疫情沖擊疊加傭金下滑壓力,僅6家中介營收凈利增速雙上行
從營收看,上半年,20家保險中介中,10家營收同比出現增長,10家出現下滑。
其中,同昌保險營收縮減規模最大,降幅為42.5%;其次,廣商保險、昌宏股份營收同比下滑超3成;華成保險、華凱保險、新一站降幅均超一成;此外,民太安、中衡股份、盛大在線、潤生保險均出現10個百分點以下的降幅。
營收下滑,多家保險中介直指新冠疫情因素。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消費需求出現萎縮,如汽車銷售市場和環境整體不夠樂觀,客戶購買力下降,消費更為謹慎。另一方面,疫情對中介公司展業形成阻礙,尤其是一季度沖擊頗大,業務推動受到較大影響。
不僅如此,若將視角拓展更遠一步來看,車險費改尚在推進中,多家保險中介坦言:“受‘報行合一’的影響,公司獲得的傭金及手續費下降,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營收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保險中介主動在縮減財險代理規模,加大壽險代理業務發展,但短期內完成業務轉型與切換并非易事。
利潤方面,共有12家保險中介同比為正數,8家同比為負數。
具體來看,剛于2019年掛牌成功的怡富保險,今年上半年便成以5193.5%的同比增速成為保險中介凈利潤增長的黑馬。不過,和保險中介的行業龍頭——盛大在線相比,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還相差甚遠。
還有11家中介凈利潤實現不同程度的增幅,其中,創悅股份、宏大股份、昌宏股份3家中介機構并未扭虧,但分別已減虧了192.5萬元、147.8萬元、52.3萬元。
結合營收增速看,在披露中期業績的保險中介中,僅有正迅保險、誠安達、一正保險、怡富保險、創悅股份、宏大股份6家機構,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同比的雙上行。進一步看,怡富保險和誠安達維持營收和盈利穩增長趨勢,一正保險、正迅保險則扭虧為盈。
再來看另8家中介機構,新一站增速墊底新三板保險中介,凈虧損由去年同期的324.94萬元變為742.42萬元,同比下滑128.5%;宜信博誠以-78.9%的增速次之;潤華保險、華成保險、同昌保險、盛大在線、鼎宏保險、安泰保險6家機構凈利潤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新一站成為唯一一家虧損加劇,且營收下滑的保險中介。對此,新一站并未直接透露虧損加劇的原因,但表示了因疫情期間,人員出行減少導致旅行險及貨運險等減少,進而導致營收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安泰保險、匯中保險、匯安保險相繼撤離新三板,卻沒有一家保險中介機構申請掛牌。此外,眾信易誠或因遲遲不履行信披義務,將被強制摘牌。
有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表示,“掛牌意愿冷淡,卻相繼離場,或與新三板保險中介融資難、運營成本高、業績信披壓力大有關;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預計今后新三板對保險中介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就算部分中介有上市意愿,但資格若不符合相關要求,也難以掛牌上市”。
政府補助增厚短期利潤水平,業內:長期還需形成核心競爭力
面對外部沖擊,如何扎實根基,穩中求進成為新三板保險中介要思考的問題。年內,新三板保險中介主動出擊,已采取多種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對于新三板保險中介來說,營收與成本的變化可直接影響利潤的表現,除了堅守向壽險轉型布局外,“開源節流”已成為統一意識。
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加大壽險業務拓展力度,縮減財險業務或以營銷活動提高財險業務的客戶留存率與保險繼續率的整體轉型趨勢仍在延續。
舉例來看,華凱保險梳理經營管理流程,和重點保險公司建立合作;潤生保險鋪設分支機構,加大壽險保險代理銷售的支持力度,尋找業務盈利點。上半年,潤生保險壽險代理業務收入為1173.5萬元,占營收比重由52.9%提升至55.8%;財險代理收入為929.7萬元,占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1%降至44.2%
業務拓展方面,優化線上出單展業系統,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和第三方科技平臺結盟互惠,挖掘保險產品新市場。人力方面,提高傭金支出,吸引行業人才,增加人才黏性;強化培訓,推進人才質效提升,推動公司規范經營水平,提高保單獲取能力及市場認可度。
與此同時,降本增效成為另一項手段。內部管理上,保險中介以系統化工具替代傳統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傭金成本。此外,砍去盈利不足的子公司、分公司也是一項止損舉措。舉例來看,上半年,誠安達撤并了效益不佳的分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藍鯨保險梳理發現,上半年,部分保險中介凈利潤遠優于扣非凈利潤。事實上,利潤水平還有一項不可忽視的因素,即政府政府補助、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外支出等非經常損益會計項目。
根據中期業績報,一正公估、民太安等機構均提及國家相關優惠政策減輕了其公司經營壓力;中衡保險則直言,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它收益中的政府補助的大幅增長,尤其是基地建設獎補兌現105萬元。換句話來說,外部非經常性損益所帶來的收入增厚了這類保險中介的利潤水平。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保險提示到這種盈利模式下的風險,“嚴重依靠政府補助撐業績的保險中介公司,業績風險極高,若公司不再具備相關優惠或補助條件,不但其利潤水平直接受到重挫,還可能對公司的經營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沖擊,進而影響公司的長遠健康發展”。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則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屬于短期的、一次性的影響,對于盈利來說,肯定是不能長久的。”
在徐昱琛看來,“如果保險中介想要獲取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應結合宏觀環境,制定清晰戰略規劃,建立自身核心競爭力。如形成信息技術、代理人規模、中介費用談判等優勢”。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